孙厂长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他和刘总工两个人,已经抽了快半包的烟。
孙厂长的眉心拧成了一个疙瘩,他听完刘总工激动而又充满震撼的汇报,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自己造一台“离子渗氮炉”?
这个想法,比上次何维提出用超声波修复军品,还要疯狂一百倍。
那可是全新的设备,理论都是全新的,没有任何图纸可以参考,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这无异于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凭空建起一座高楼。
“老刘,你跟我说句实话。”孙厂长掐灭了烟头,目光变得无比锐利,“这件事,你觉得,有几分把握?”
刘总工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他的眼中没有了丝毫的犹豫和怀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和坚定。
“厂长,如果是一个月前,你问我这个问题,我敢拍着胸脯告诉你,一点把握都没有,纯粹是痴人说梦。”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
“但是现在,你问我,我只能告诉你三个字:我相信他,我相信何维。”
孙厂长从刘总工的眼睛里,看到了那种技术人员独有的,对真理的狂热信仰。
他知道,刘总工的这颗心,已经被那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彻底征服了。
“好!”孙厂长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既然你们技术科有这个信心,我这个当厂长的,就没有不支持的道理!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就算把厂子拆了卖了,我也支持你们!”
他当即就签发了一张特批条。
【条令:为配合“C6140技术攻关小组”项目,兹授权组长何维同志,可随时调用全厂所有车间的人员、设备、材料。各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不得有误!】
这张盖着鲜红大印的条令,就是何维的尚方宝剑。
第二天一大早,当王振和两个工程师终于把那张凝聚了何维心血和他们辛劳的最终版总装图纸完成时,他们看到的,不是何维的夸奖和审查。
何维直接带着他们,以及攻关小组的其他成员,换上了油腻的蓝色工装,直奔五金车间。
那里,有一台已经半报废,闲置了快两年的高温电炉。
这就是何维选中的“炉体”。
“从今天起,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线工人。”何维对着这些平日里连螺丝刀都很少碰的工程师们宣布,“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它,拆了。”
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何维第一个拿起扳手,开始拆卸电炉陈旧的外壳。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但看到刘总工也二话不说地戴上手套,拿起锤子开始敲打固定螺栓时,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笨手笨脚地干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一幕奇特的景象在红星厂上演。
全厂地位最高,学历最高的一群技术专家,在何维这个十八岁的“工头”带领下,变成了一群挥汗如雨的钳工、焊工和电工。
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一堆废铜烂铁敲敲打打。
一开始,他们还满心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