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后,休斯顿火箭队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锁,开始在赛场上展现出卫冕冠军应有的底蕴与实力。
一波酣畅淋漓的五连胜,如同久旱甘霖,不仅洗刷了连败的阴霾,更让丰田中心重新充满了自信与狂热的呐喊。
在这波连胜中,林凯与麦迪之间的“自然融合”初现成效。
林凯不再执着于球权的分配,而是化身球场上的“节奏调节器”和“机会捕捉者”。【节奏之心】的提升,让他对比赛脉络的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
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到麦迪进入攻击状态的“共振点”,送出恰到好处的传球;也能在姚明于内线占据优势时,及时输送炮弹;更能捕捉到巴蒂尔、盖伊等角色球员稍纵即逝的空档机会。
他的数据变得更加全面且高效,场均接近18分,12次助攻,篮板和抢断也稳步提升。
更可怕的是,他的失误率显着下降。媒体开始用“大师级控场”、“休斯顿的节拍器”来形容他,认为他已经正式跻身联盟顶级控卫行列。
麦迪的状态也逐渐回暖,虽然巅峰时期那种无视环境的干拔尚不能频繁施展,但他的突破分球、中距离跳投以及关键时刻的得分能力,依然是火箭队最可靠的武器之一。
他与林凯之间,开始形成一种微妙的互补——林凯负责梳理进攻,掌控大局;麦迪则作为尖刀,负责撕裂防守和终结进攻。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林凯却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安。这不安并非来自球队内部,也并非来自对手日益增强的针对性防守,而是源于他自身能力的深处。
随着【节奏之心】的日益精熟和对【幻影存在】的细微操控,他发现自己对比赛的“阅读”能力,似乎开始超越单纯的节奏和空间层面。偶尔,在高度专注的状态下,他的视线会变得异常清晰和缓慢,仿佛能隐约“看”到对手下一步的动作意图,甚至是……一些极其短暂的、关于传球或投篮路线的“未来片段”?
这种感觉极其模糊,转瞬即逝,如同幻觉。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是精神过度集中产生的错觉。但在一次对阵犹他爵士的比赛中,这种感觉变得格外强烈。
当时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分钟,火箭队领先2分,爵士队握有球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