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破壁圣城与成长的代价

休斯顿火箭队的连胜势头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吸引了全联盟的目光。然而,真正的试金石往往来自那些底蕴深厚、战术素养极高的老牌强队。这一次,他们的挑战者是拥有“GDP”组合(蒂姆·邓肯、托尼·帕克、马努·吉诺比利)和格雷格·波波维奇教练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这场比赛,被视作检验火箭队成色的终极考验之一。

AT&T中心球馆的气氛庄重而压抑,与盐湖城的狂野喧嚣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竞争气息。波波维奇教练站在场边,双手抱胸,眼神锐利地扫视着火箭队的热身,仿佛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扫描对手的每一个弱点。

比赛一开始,马刺队就展示了他们为何是常青树。他们的防守密不透风,轮转补位几乎没有瑕疵。托尼·帕克利用速度不断冲击火箭内线,而蒂姆·邓肯则在攻防两端稳稳地掌控着禁区。火箭队的进攻举步维艰,麦迪的干拔在布鲁斯·鲍文的纠缠下失去准星,姚明在内线面对邓肯的单防和协防也难有作为。

林凯替补登场后,立刻感受到了马刺队防守体系的强大。他们的换防沟通极其默契,几乎不给林凯和姚明打挡拆后轻松处理球的机会。鲍文对林凯的防守更是经验老到,手上的小动作和脚下的卡位无处不在,试图切断他与队友的联系。

第一次尝试与姚明配合,林凯的击地传球就被机警的罗伯特·霍里识破,险些抢断。波波维奇在场边微微颔首,他对球队的执行力感到满意。

“耐心!传导球!”范甘迪教练在场边大喊。

林凯深吸一口气,【节奏之心】全力运转,努力感知着马刺队这座精密“防守机器”的运行规律。他发现,马刺队的防守并非毫无破绽,他们的纪律性有时会让他们过于注重强侧的协防,而对弱侧底角的保护会出现一丝延迟。

一次进攻,林凯运球到侧翼,吸引防守后,突然一个横向大范围转移,将球精准地送到了弱侧底角完全被放空的肖恩·巴蒂尔手中!巴蒂尔三分出手——命中!

这个进球打破了火箭队的得分荒,也体现了林凯阅读比赛的能力。然而,马刺队立刻做出调整,加强了对弱侧的关注。

接下来的比赛变成了漫长的拉锯战。马刺队依靠邓肯的稳定输出和帕克、吉诺比利的突击牢牢掌握着微弱领先。火箭队则依靠林凯的穿针引线和姚麦的零星得分苦苦支撑。每一次得分都异常艰难,仿佛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击。

半场结束,火箭队落后6分。更衣室里气氛凝重,马刺队的防守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下半场,风云突变。马努·吉诺比利开启“妖刀”模式,他诡异的突破和不可思议的传球彻底打乱了火箭队的防守部署。马刺队打出一波小高潮,将分差拉开到12分。AT&T中心欢声雷动,似乎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