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建学堂能培养将士不?不能的话建来干嘛,不过刻《水浒传》挺带劲,里面的好汉比文官能打多了。”
朱雄英:“嘉靖这是走文武双全人设啊,一边修宫殿搞排场,一边建书院兴文化,难怪史书说你复杂。”
秦良玉:“建书院能让寒门子弟有书读,这点得夸。只是修宫殿的银子要是省点给军饷,将士们能多备些兵器。”
海瑞:“兴教育、刻典籍,都是功在千秋的事。但搞建筑得量力而行,要是太劳民,再好的文化工程也会失去民心。”
胡宗宪:“《三国演义》《水浒传》刻出来后,将士们行军还带着看,能鼓舞士气,就是别学里面的梁山好汉扯旗闹事。”
徐阶:“皇上的诗词确实有水平,当年我还和过几首,只是后来忙着处理政务,没心思琢磨这些了。”
朱厚熜:“那是!刻小说是为了让百姓懂忠义,建书院是为了培养人才,这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徐阶:“嘉靖年间出了一批思想家和哲学家,还有很多优秀文人、学者和文学流派,不少胸怀理想、不惜以死进谏的诤臣,都跟皇上涵养人才、政治宽松有关。
这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整理出版的时代,是《金瓶梅》《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这些小说戏曲杰作写作的时代,明代中晚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就是从嘉靖时开始的。”
朱厚照:“这么说嘉靖朝还是文化盛世?那《金瓶梅》写的啥?我咋没看过?”
朱元璋:“那书能是你看的?不过话说回来,能出这么多好东西,说明当时日子确实过顺了,不然谁有空写这些。”
朱棣:“论文化盛世,还得看我永乐朝!不过嘉靖朝能让这些东西冒出来,也算有点本事。”
朱高煦:“写这些有啥用?能打跑蒙古人吗?我看还不如多练几身腱子肉。”
朱雄英:“汉王,你这就不懂了吧,思想松快了,人才才冒得出来。你看海瑞、戚继光,不都是嘉靖朝出来的猛人。”
秦良玉:“当年我带兵平叛,营里就有人念《水浒传》提神。不过《鸣凤记》写的严嵩,可把我看气了。”
海瑞:“我觉得,文化繁荣不在数量,在风骨。嘉靖朝的好,是敢让我说真话。”
朱雄英:“对了,四大名着中,还有一部《西游记》呢。”
朱厚熜:“《西游记》?那也是我嘉靖朝开始流传的!你以为孙悟空大闹天宫是瞎写的?这叫借神佛说世事,有胆气。”
朱厚照:“孙悟空比我还能闹?那得找来看看!比我当年放豹子吓人带劲不?”
朱元璋:“放豹子?你还好意思说!《西游记》写的是反天,你写的是反祖训!不过那猴子确实敢打,有点我当年的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