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堂兄,你别老瞧不起人,我这修道之人,智慧多着呢。”
朱元璋:“都安静会儿,还让不让朱棣接着说了。”
朱棣:“后来我挑了些厉害的人充实护卫军,打着抓逃兵的幌子,搜罗各种奇人异士。表面上,我装作低调,还假装生病,暗地里却拼命练兵。我还利用燕王府又大又深的便利,偷偷制造兵器。”
朱厚照:“成祖爷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玩得太溜了!表面装病,背地里闷头干大事,等别人发现,估计都得吓一跳。”
秦良玉:“燕王殿下这谋略,真高啊。一边迷惑敌人,一边准备打仗,就等时机一到,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
朱瞻基:“爷爷,您当时准备这些,就不怕被发现吗?感觉风险挺大的。”
朱棣:“瞻基孙儿,干大事哪能没点风险。不过我做事小心,那些人一时半会儿发现不了。而且还有道衍在旁边帮忙出主意,没那么容易露馅。”
姚广孝:“王爷过奖了,能辅佐王爷成就大业,是贫僧的荣幸。咱们当时可小心了,连打造兵器的声音,都用养的鹅鸭叫声给盖住了。”
朱厚熜:“哟,这道衍和尚还挺有办法嘛。要是我当时在场,说不定能给你们弄点丹药,让士兵吃了力大无穷,直接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朱厚照:“堂弟,你别又来捣乱了,还丹药呢,你就不怕把士兵吃坏肚子。”
朱棣:“你这修道的想法,还是自己留着琢磨吧。咱们这可是真刀真枪地打仗,靠的是谋略和勇气。”
朱允炆:“四叔,您当时准备得这么周全,我却还被蒙在鼓里,真是防不胜防啊。”
朱棣:“允炆侄儿,这兵不厌诈嘛。你当时要是多留个心眼,说不定结局就不一样了。”
于谦:“燕王殿下准备充分,又有姚先生帮忙,成功也是有道理的。不过话说回来,当时朝廷的兵力也不少,殿下您就没担心过打不过吗?”
朱棣:“于大人,担心肯定有,但为了咱老朱家的江山,我只能背水一战。而且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有手下将士们的实力。”
戚继光:“燕王殿下这勇气和决心,真让人佩服。要是当时我能在军中,肯定能帮上不少忙。”
朱棣:“戚将军的本事我清楚,要是你在,那肯定厉害。”
杨士奇:“这么看来,靖难之役的胜利,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燕王殿下领导得好,又有这么多能人帮忙,大明在您手上开启了新篇章。”
解缙:“没错,之后的郑和下西洋,更是让咱大明名声远扬,各国都来朝拜。”
朱棣:“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咱老朱家的江山,就得靠咱们一代又一代的人,齐心协力去守护。”
朱允炆:“看把四叔得意的,我后悔了我。”
朱棣:“允炆侄儿,你还是太嫩,要是你当时能沉着冷静,有谋略应对,就凭你那么多人,四叔我不一定能打赢。好了,今天就讲到这儿吧@秦良玉”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面啷个样,就请继续盯到下一章哦。”
朱由校:“家人们,皇家制作小板凳,你值得拥有,不要998,不要888,只要666。”
朱棣:“最后还来这一出是吧@朱翊钧”
朱翊钧:“成祖爷,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