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安葬了亲人之后,林家村残存的生机开始艰难地复苏。
劫后余生的村民们,必须鼓起勇气,继续面对生活。
陈娇如今是原主陈小丫家里唯一剩下的人了,一个年仅八岁的女娃,在世人眼中无依无靠。
村里有几户心善的人家,见这孩子孤苦,便提出可以收养她,也好有个照应。
但陈娇都婉言谢绝了。她心中自有考量,寄人篱下,终究有诸多不便,远不如自己当家作主来得自在。
她谢过村民们的好意,表示想守着奶奶和叔叔留下的家业。接下来的日子,陡然变得忙碌起来。
村里的房屋在这次灾祸中损毁大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修葺整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吆喝声,成了村子里最主要的声响。
陈娇也回到了那片属于原主的废墟前。她挽起袖子,开始一点点清理。
原主小姑娘常年干活,本就有些力气,陈娇为了效率,又悄悄从空间里取了一瓶佩佩制造的“力量药剂”喝下,顿时感觉四肢百骸暖流涌动,气力增长了不少。
她先是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还算完整的泥砖一块块搬出来,码放在空地上。这些泥砖用的土粘性极好,是本地盖房的好材料。
已经碎裂的,则另外归置到一边,到时候浇上水泡软了,再掺些切碎的、有韧性的干草进去,重新和成泥,又能制成新的土坯。
那些粗大的房梁,完好的被她费力地拖到一旁,留待后用。已经断裂的,她便用找到的柴刀,劈成合适的大小,整齐地堆叠起来,作为日后生火做饭的柴火。
陈娇一个人默默地忙碌着,小小的身影在废墟间穿梭,动作却有条不紊,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村里人偶尔路过,看到她这般模样,原本对她倔强地不肯被收养还有些微词,此刻也渐渐化为了理解和钦佩。
这孩子,看着瘦小,心里却是个有主意的,也能吃苦。
在清理废墟的过程中,陈娇凭借精神力仔细搜寻,在奶奶床榻下的暗格里,找到了一个小布包,里面是老人家省吃俭用攒下的一些铜钱和一小块碎银子。
接着,她又在不远处叔叔婶婶房间的墙根处,挖出了一个陶罐,里面藏着他们家的大部分积蓄。
等到村里其他人家修缮得差不多时,陈娇拿出了一部分钱财,请了村里几位手艺好的大叔,在原来的地基上,重新起了一座小院。
林家村民风淳朴,并无人因为她是个无依无靠的小孩就生出欺压侵占的心思。
因此,新盖的院子院墙范围依旧,只是里面的布局简单了许多。只盖了三间不大的屋子:一间卧室,一间兼做餐厅和日常活动的客厅,还有一个集厨房与洗漱功能于一体的屋子。
这样的房子花费不大,却刚好够陈娇一个人居住,紧凑而实用。
房子有了,但一个小孩要在村里独立生活,总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之前砍柴的那座山塌了大半,但村子另一侧还有一座较为平缓的山峦,山势不高,石头也少。村里人早年在那里开垦出了层层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