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的儿子李虎,被分配到了“培养基”制作的第一线。
他的任务,是跟着农政司长张武,去收割城郊那些因倒春寒而枯死的禾苗秸秆。
往日里,这些无用的废物会被付之一炬。
但现在,它们成了最宝贵的“土壤”。
李虎看到,城市的另一端,父亲李山带领民政司的队伍,正在挨家挨户地收集着厨余垃圾。
曾经让母亲头疼的、容易腐烂发臭的菜叶果皮,此刻被民政司小心翼翼地装进专门的木桶里,如同收集珍宝。
而在更远处的山脚下,陈岩的工程司已经化身“伐木队”。
他们挥舞着利斧,但砍伐的却不是高大的乔木,而是那些丛生的、无人问津的低矮灌木。
成堆的秸秆、厨余、灌木枝,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城外临时搭建起的巨大工场。
在那里,上百个巨大的石臼日夜不息地轰鸣着,将这些杂乱的原料,粉碎成更细碎的木屑和草料。
“快!再快一点!下一批培养基马上就要进锅了!”
几个工头大声喊着,他们的身旁,是几十座新建的巨大灶台。
一口口直径超过两米的巨大铜锅架在灶台上,锅里翻滚着沸水,白色的蒸汽冲天而起,将整个工场都笼罩在一片迷蒙的湿热之中。
工人们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装进巨大的藤筐里,吊在铜锅上方,用高温蒸汽进行着消毒。
那些来不及蒸的,则被直接倒入旁边的大坑里,用一层层的石灰水反复浸泡。
整个工场,蒸汽弥漫,人声鼎沸,如同一个正在进行着神秘仪式的炼金工坊。
……
如果说城外的工场是这场战役中“肌肉”,那么木青的实验室,就是“大脑”与“心脏”。
她将自己的实验室,搬进了一间严格消毒过的、最干净的地下石室里。
这里,将诞生决定所有人命运的“火种”——液体菌种。
她用消过毒的青铜刀片,从何维指定的平菇和草菇中,小心翼翼地切取下最健康、最富活力的菌丝体。
那是一种如同蛛网般洁白而纤细的生命形态。
她将这些珍贵的菌丝,放入了几个装有清澈蜂蜜水的密封陶罐中。
蜂蜜,将为这些菌丝的初期爆发,提供最纯粹的能量。
接下来的工作,枯燥而又需要极致的耐心。
木青和她的两个学生,轮流抱着那些陶罐,以一种固定的频率,不停地、剧烈地摇晃。
每一次摇晃,都在将那些菌丝体打碎成更微小的片段,用外部的冲击力激发它们最原始的生长潜能。
一天,两天,三天……
木青几乎没有离开过这间地下石室。
她透过陶罐上预留的、用处理过的羊肠薄膜封住的观察口,用一种近乎虔诚的目光,注视着罐内液体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第三天的傍晚,当她再次举起一罐液体对着烛火观察时,她的呼吸猛地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