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突如其来的倒春寒

一年后。

上海港的南侧,十座宏伟粮仓拔地而起。

它们整齐地排列着,高大、坚固,充满了工程的坚实感,给予了所有上海港民众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王波的运粮船队,也在这条由“雪盐”铺就的黄金航线上,日夜不息地穿梭。

大量的稻米从彭头山城源源不断地运来,填满了这些磐石粮仓。

粮价稳定,人心安定。

林沐的雷霆手段,化解了那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就连当初对她颇有微词的李山和张武,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的执政官,用最直接的方式,为这座城市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只有木青的“青圃”,依旧在城郊的角落里,沉默地进行着它的实验。

它不显眼,不宏伟,如同城市繁荣画卷上一块被遗忘的小小补丁。

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带着一种出人意料的温暖,提前让土地解冻。

上海港的农夫们,从事耕作没几年,关于天气对稻谷耕种的影响经验不足。

既然土地提前解冻了,他们就欢天喜地浸种,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不久后,嫩绿的禾苗破土而出,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四月的一个深夜,一股来自北方的寒流突然南下。

气温骤降,一夜之间,仿佛从暮春倒退回了寒冬。

农夫们惊恐地发现,那些娇嫩的禾苗上,竟然凝结了一层白霜。

这场气候反常,持续了整整七天。

七天后,当太阳重新带来温暖时,上海港周边的广阔稻田,已经变成了一片死寂的枯黄。

那些在贫瘠土地上挣扎生长的禾苗,因为地力不足,根系羸弱,根本无法抵御这突如其来的严寒,超过九成的幼苗,都在这场迟来的霜冻中悄然死去。

农政司长张武,向林沐报告:“全城九成以上的农田,在播种阶段,就已经宣告绝收。”

“我们还有粮仓!”林沐强作镇定,她拍着桌子上那代表着绝对安全的粮仓图纸,“我们还有足以支撑四个月的储备粮!立刻联系王波,让他动用所有船只,去彭头山城,把我们协议好的粮食,全部运回来!”

内河贸易,这是她最坚固的底牌。

就在她下达命令的第二天,一艘来自彭头山城的商船,带来了另一个更致命的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