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是退路。任务完成后,这支奇兵已是疲敝之师,如何避开从洛阳和虎牢关两路追杀而来的精锐骑兵,安然返回,这其中的变数,比奇袭本身更大。”
他每说一句,夏侯惇的眉头便皱紧一分。这些细节,他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自然也想得到,但从未有人能像李玄这样,将一场还未开始的战争,剖析得如此条理清晰,仿佛他已经亲身走过一遍。
曹操眼中的探寻之色,渐渐被一丝欣赏所取代。他没有催促,静静地听着。
李玄抬起头,目光扫过曹操,又看了一眼夏侯惇,最终,落在了自己身上。
“所以,这位统帅,需要具备三样东西。”
“其一,必须勇冠三军,有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撕开敌人的防线。这一点,江东猛虎孙文台,或者新斩华雄的关云长,都可胜任。”
“其二,必须治军严明,沉稳如山,能约束住这支三家合兵的骄兵悍将,确保军令如山,令行禁止。这一点,元让将军,无人能出你之右。”
“其三,”李玄微微一笑,话锋一转,“也是最重要的。他必须对整个计划了如指掌,能应对一切突发状况,能在千里之外,感受到战场的每一丝变化,并做出最正确的决断。这个人,需要一颗能洞察全局、算无遗策的‘心’。”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端起面前那杯已经微凉的酒,对着曹操,遥遥一敬。
“孟德兄,你觉得,这颗‘心’,除了你,还能是谁?”
帐内的空气,有那么一瞬间的停滞。
夏侯惇猛地抬起头,独目圆睁,震惊地看着李玄,又看了看自己的主公,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曹操端着酒杯的手,也停在了半空。
李玄的答案,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没有选择任何一个名字,而是将这个“帅位”给拆解了。
勇猛的“矛”,是孙坚或关羽。
沉稳的“盾”,是夏侯惇。
而真正握着矛与盾的“手”与发号施令的“心”,则是他曹孟德自己!
这个答案,精妙到了极致!
它既肯定了孙坚、关羽的勇武,又安抚了夏侯惇这位心腹大将,最重要的是,它将最终的、也是最高的指挥权,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牢牢地锁在了曹操自己手中。
他不是名义上的统帅,他就是这场奇袭的灵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