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刻意隐去系统的存在,将功劳归于 “古方” 与 “琢磨”,并详细解释了散热槽、瞄准星的设计思路。徐先生听得频频点头,不时插话询问铸造细节,陈风皆一一作答,虽非全知,却总能说到点子上。
袁崇焕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胡须。待陈风说完,他忽然问道:“你说,若以你之法改良红夷大炮,可能缩短铸造时日,且降低炸膛之险?”
这问题直指要害。红夷大炮威力巨大,却铸造困难,且常有炸膛事故。陈风心中一动,系统曾提示过 “铸炮要诀”,虽未完全解析,却也有几分心得:“回大人,若能选用精铁,以‘泥范法’分节铸造,再以水力锻锤反复锤炼炮管…… 或可一试。” 他将系统知识与《天工开物》中的记载相结合,说得头头是道。
徐先生猛地站起身:“此法…… 倒是与西洋铸炮之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督师,或许真可一试!”
袁崇焕眼中精光一闪,却没有立刻表态,反而话锋一转:“火器虽利,终是死物。我看李应元信中还说,你对整军备战亦有见解?”
该来的终究来了。陈风早已在途中反复推演,此刻从容应道:“小人斗胆,以为如今边军之弊,非独火器不精,更在编制混乱,训练废弛。”
“哦?愿闻其详。” 袁崇焕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来了兴致。
“是。” 陈风定了定神,开始阐述系统 “军事理念” 中最基础的部分,转化为适合明末的说法,“其一,编制宜明。如今步骑混杂,号令不一,战时极易自乱。可仿戚家军‘鸳鸯阵’之意,将士兵按兵器专长分为刀牌手、长矛手、火器手,各成小队,相互配合。”
“其二,训练宜严。小人在通州时,见许多士兵连弓都拉不满,刀枪更是花架子。可制定每日操练章程,弓马、刀枪、火器皆有定例,每月考核,优劣赏罚分明。”
“其三,赏罚宜公。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方能激励士气。尤其火器手,乃军中精锐,待遇应优于普通步兵,方能令其专心技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四,后勤宜固。火器所需火药、铅弹,需设专库储存,定期查验;兵器损坏,需有专人及时修缮。小人在军械局时,见许多火器因无人维护而废弃,实为可惜。”
他一口气说了四条,每条都切中明末军队的要害。袁崇焕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手指敲击桌面的节奏也慢了下来。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烧裂的噼啪声。
陈风暗自忐忑,不知自己这番 “奇思妙想” 是否会触怒这位刚愎自用的督师。却听袁崇焕忽然长叹一声:“好!好一个‘编制宜明,训练宜严’!陈风啊,你可知,这些话,某在辽东数年,又何尝不知?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