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岱等人纷纷点头称是。他们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心思昭然若揭:虎牢关已破,讨董的“大义”已经彰显,风险极大的追击战?还是让别人去吧!咱们就在这刚打下来的雄关里,分分战利品,等等消息,多舒服?
盟主袁绍,再次陷入了经典的“优柔寡断”模式。他既想乘胜追击,夺取克复洛阳的不世之功,又怕损失实力,更怕曹操、孙坚等人借此坐大。他捻着胡须,看看慷慨激昂的曹操,又看看“老成持重”的袁术,迟迟无法决断。
“这个……孟德之言有理,然公路(袁术)之虑,亦不可不察……还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啊……”
这一“从长计议”,就是整整两天!
这两天里,曹操、孙坚等人急得跳脚,连连催促进兵。而袁术等人则千方百计拖延,不是说要清点缴获,就是说要犒劳三军,要么就是声称要“等待后续粮草”。联军几十万大军,竟然在虎牢关内停滞不前!
赵云作为中层将领,没有资格参与最高军议,但从公孙瓒、刘备那里听到消息,也是心急如焚。他亲眼看到曹操几次闯入袁绍大帐,据理力争,甚至气得摔了杯子,却依然无法改变袁绍的犹豫和大多数诸侯的消极。
“竖子不足与谋!” 曹操有一次从大帐出来,脸色铁青,对身边的夏侯惇低声怒吼,声音不大,却充满了愤懑和绝望。这话,恰好被附近的赵云听到,心中也是一片冰凉。他再一次深刻体会到,这支联军看似强大,内里却是一盘散沙,难成大事。
就在这宝贵的两天时间里,战机,被彻底贻误了!
探马陆续传回消息:
第一天下午:董卓残部已退入洛阳,城门紧闭。
第二天清晨:洛阳城内火光冲天,杀声震地,疑似发生大规模劫掠和屠杀!
第二天傍晚:更惊人的消息传来——董卓挟持天子、百官,驱赶洛阳百姓,焚毁宫室民居,裹挟着无数财宝和人口,放弃洛阳,向西迁往长安了!
消息传到虎牢关,联军大营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