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虽身处知识爆炸、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但其脑中所学,实难与王老相较,故其所言,皆发自肺腑。
其实,他还很敬佩古代这些大儒思想家的,可惜他的话王老二人并不相信。
“伯爷过谦了。仅《三字经》蒙学开篇,已显宏大格局;
‘知行合一’四字,更是直指学问根本,振聋发聩。
老朽这几日反复思量,深感其中分量。只是……”他略一停顿,
“老朽有一事不明,还望伯爷解惑。”
“王老请讲。”陈北将两杯清茶推到二人面前。
“这‘人之初,性本善’,乃性善之论。然观古今,恶行不绝,人性幽暗之处比比皆是。
伯爷在《三字经》中开宗明义取‘性善’,又在‘知行合一’中强调那‘知’为‘良知’,莫非认为人皆可成为圣贤?”
陈北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看向王庚:“王大人以为呢?”
王庚沉吟片刻,恭敬答道:“学生以为,性善,如泉之始达,火之始然。
然正如《三字经》后文所言‘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环境、习气熏染,方是善恶分途之关键。
伯爷的‘知行合一’,或正是要人把握那本初之善念(良知),并付诸实践(行),以对抗后天之恶习,使善性得以彰显、持守。”
“善!”
王玄策点头,随即又追问陈北:
“然则,若本性为善,那最初之‘恶习’又从何而来?若无恶之源头,后天之恶如何能生?此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陈北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缓缓道:“二位的讨论,已触及根本。我说说我的浅见吧。”
他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深邃。
“在我看来,纠结于人性本源是善是恶,如同争论这杯茶的本性是苦是甘。
茶树生于山野,得天地雨露,这是它的‘初’,可称其性为‘净’,或可类比为‘善’。
但制成茶叶,需经揉捻、火焙,这个过程,如同人降生于世,沾染红尘气息。
而最终这杯茶是甘是苦,还看泡茶之水、火候,乃至品茶之人的心境。这便是‘习相远’。”
他顿了顿,继续道:“所谓‘恶’,或许并非一种与‘善’并立的原始存在,而是‘善’在复杂世事中迷失、被遮蔽、被扭曲后的状态。
如同明镜蒙尘,非镜体本身不明。性善,是看到了镜体之本明;
言性恶,是看到了尘垢之厚重。二者皆对,亦皆不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