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经由猞猁精心包装、源自“某顶尖独立宏观研究机构”的《关于XX地区政局动荡对特定稀有矿产供应链潜在影响的初步风险评估简报》,如同一位训练有素的信使,在预设的时间点,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奥丁之眼”日内瓦总部几位核心合伙人的加密邮箱里。
起初,它可能只是淹没在无数类似报告中的一份。但“奥丁之眼”之所以能屹立百年,其核心就在于对风险的极端敬畏和近乎偏执的审慎。简报中提及的那个军方背景的矿产渠道,恰好与“奥丁之眼”某位极为重要的隐名客户(其家族财富与资源行业深度绑定)利益攸关。这条信息,如同投入精密仪器中的一粒微尘,瞬间触发了其内部复杂的风险评估流程。
安全屋内,张默静坐如渊。他并未再去“感知”那份简报的命运,那太过刻意,容易留下痕迹。他只是在“感受”着整个与烛龙相关的、庞大而隐秘的资金网络所散发出的整体“氛围”。
起初几天,一切如常。市场在“前沿生物科技”闪崩的余波中震荡,烛龙的其他几个“棋子”依旧在勉力维持,试图稳定局面。
但到了第五天,变化开始了。
张默清晰地“感觉”到,那条连接着“奥丁之眼”与烛龙某个核心资金池的、原本稳定而充沛的资金流,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却无法忽视的“凝滞”和“收缩”。就像一条原本汹涌的地下暗河,源头的水阀被悄然拧紧了一点点。
这种变化,在宏观的市场数据上几乎无法体现,甚至在“奥丁之眼”公开的投资组合中都看不出端倪。但在张默那洞察本源风险的感知中,这细微的收缩,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正以那个资金池为中心,缓缓扩散开来。
“开始了。”张默睁开眼,对胖子和阿雅说道。
几乎同时,猞猁的加密通讯也接了进来,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和一丝难以置信:“‘墟’!你他妈真是神了!我刚收到风,‘奥丁之眼’那边这几天在悄悄赎回他们在‘冥河’基金(烛龙另一个重要资金池)的优先份额!虽然量不大,但信号太明确了!这帮老狐狸,鼻子比狗还灵!”
胖子猛地一拍大腿:“卧槽!真有效果?!他们真的信了那份简报?”
“不是信不信的问题。”张默平静地解释道,“对于‘奥丁之眼’这种机构,任何潜在的风险,尤其是涉及核心客户利益和政治敏感度的风险,都足以让他们启动风险规避程序。减少与不明实体(烛龙)的关联 exposure (风险敞口),是他们的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