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烛龙的攻击并非只针对他一人,而是在系统性地清除或干扰所有可能威胁到其隐秘性的“感知节点”!这是一场针对“风险感知者”的清洗!
张默感到一股寒意沿着脊椎蔓延。烛龙对“超自然”层面的理解和操控,远比他想象的更深入、更系统化。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尝试分析这种“感知遮蔽”的原理。在他的内视中,那原本如同清澈河流般流淌的“风险脉冲”感知力,此刻仿佛被注入了某种无形的“熵增介质”,变得紊乱、惰性。
“他们在增加我感知领域的‘信息熵’,”张默喃喃自语,“用无序的噪音,淹没有序的信号。”
这是一种极其高维的攻击,直接撼动他能力的根基。
“河图,”张默再次接通了加密线路,情况紧急,他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我本人,以及我们外围的部分‘感应者’,正在遭受一种新型攻击。目标并非物理或数字层面,而是……某种‘直觉’或‘感知’能力。表现为信息接收的延迟、失真和噪音增加。请求协调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分析,并评估这是否为某种我们未知的、可用于大规模心理或认知干扰的技术。”
他将自己的体验和猞猁报告的情况,用尽可能客观的语言进行了描述。
通讯另一端沉默了更长时间。显然,这个层面的报告,已经触及了“惊蛰”预案认知体系的边缘。
“信息已收到,并标记为最高优先级。”河图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内容却石破天惊,“根据你提供的情报,结合我们其他渠道获得的零星信息,技术专家组有一个初步的、未经证实的推测:对手可能掌握了一种能够影响特定人群‘认知相干性’的技术或……类似原理的手段。我们将其暂命名为‘认知迷雾’。”
认知迷雾!这个名字无比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