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浴火重生的开始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上午,北京城,煤山(景山)。

在山顶那棵歪脖子老槐树约百米外,一丛枯黄的灌木后面,叶云帆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

他早已通过玉佩,在煤山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点设下了隐秘的空间锚点。

叶云帆此来,并非为了干预,而是要以一个绝对旁观者的身份,亲眼见证、记录一个庞大帝国及其君主最后的落幕。也关乎他对这一段历史本身的一份复杂心绪。

现身之后,叶云帆立刻将自身的“空间感知”能力扩展到极限。

无形的意念波纹如水银泻地,瞬间笼罩了方圆数百米的范围。

山石、树木、杂草的纹理,甚至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清晰地映射在他的脑海。

很快,他“看”到了——两个相互搀扶、步履蹒跚的生命波动,正沿着山道,艰难地向山顶走来。正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太监王承恩。

叶云帆屏住呼吸,将自身气息收敛到极致,如同融入环境的岩石。他意念一动,从玉佩空间中取出一架小巧的高空摄影无人机。

这无人机经过改装,涂有迷彩,旋翼噪音极低。叶云帆熟练地开机、连接控制器、校准定位(虽然在此位面无信号,但惯性导航和视觉定位仍可工作),然后轻轻向上一抛。

无人机四个旋翼悄无声息地高速旋转,稳稳升空,在离地约五十米的低空悬停,完美地隐藏在稀疏的树冠阴影中。

机腹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同时启动,对准了那棵歪脖子树和下方的空地,开始以最高分辨率记录下方即将发生的一切。

叶云帆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实时传输回清晰而稳定的画面,并自动备份到存储设备中。

他就像一个冷酷的纪录片导演,隐藏在幕后,用最先进的科技,凝视着一段古老历史的终结。

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和自身的空间感知,叶云帆“目睹”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崇祯如何蹒跚登顶,如何环视京城放声痛哭,如何写下血书,如何披发覆面,最终如何将脖颈套入王承恩备好的白绫之中。

王承恩那一声撕心裂肺的“恭送陛下上路”,以及随后崇祯身体悬空、微微晃动的残酷画面,都一丝不差地被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