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玉佩的新功能

大唐,长安城,皇宫,两仪殿。

太子李承乾端坐在御座左下首的专属位置上,身姿挺拔,面色平静。他的身旁,坐着当朝司空、吏部尚书,也是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目光低垂,似在养神,却又将殿内一切动静尽收眼底。

一场关于军政要务的朝议刚刚结束,殿内暂归寂静。

就在这时,位列右侧前排的魏王李泰整了整衣冠,稳步出列,行至御阶之下,对着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揖,声音清朗地奏道:“父皇,儿臣有本奏。”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位以聪慧好学、文采斐然而备受圣宠的亲王身上。

李世民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准奏。”

李泰直起身,开始洋洋洒洒地陈述他的奏请。他先是盛赞父皇文治武功,必将开创贞观盛世,为天下学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明环境。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及自己平生最爱便是读书求学,深感学问之道,贵在交流与切磋。

“故此,儿臣恳请父皇恩准,允儿臣于府中开设一‘文学馆’。”李泰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热切与诚恳,“儿臣愿广邀天下饱学之士、青年才俊,入馆修书论学,探求经义,切磋诗文。以期教学相长,将所学之圣贤道理,化为安邦定国、造福黎民之良策,为我大唐盛世略尽绵薄之力!”

他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将设立文学馆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仿佛此举全然出于一片公心,只为学术与朝廷。

御座之上,李世民手抚着下颌修剪整齐的胡须,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目光深邃,似乎在仔细权衡着此事的利弊。

而坐在下方的李承乾,听着自己这位四弟声情并茂的表演,内心却毫无波澜,甚至觉得有些……幼稚和可笑。

得益于叶云帆带来的现代历史视角,他清楚地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泰确实设立了文学馆,但那应是贞观十二年之事。如今此事提前,虽有些意外,但李承乾的心态早已不同往日。

‘管他洪水滔滔,我自岿然不动。’他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只要自己不行差踏错,稳坐储君之位,修身养性,与云兄共创日不落大唐,这些小花招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怀中那枚贴身藏着的玉佩,正持续传来一阵阵微弱却清晰的温热感——这是他与叶云帆约定的联络信号。云帆兄此刻找他,必有要事。他只想这朝会快些结束。

李泰奏罢,偷偷地、飞快地向上首的太子方向瞄了一眼,期待着能从自己兄长脸上看到预料中的恼怒、忌惮或是至少一丝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