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的聚光灯尚未完全黯淡,赞誉的余音仍在耳畔回响。《财富》封面的荣光仿佛为“梅家”品牌镀上了一层金边,订单如雪片般从世界各地飞来,国内媒体的追捧更是达到了顶点。
“梅家云绣”的股价一路飘红,连带着与梅家集团有关联的县域企业都享受着这份红利。三姐妹回国后,几乎来不及倒时差,就投入了新一轮的扩张与规划中,每个人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在喜悦与疲惫中高速运转。
然而,市场的顶峰往往潜藏着最陡峭的悬崖。
就在梅小丽主持新一期智能芯片量产攻坚会议时,秘书神色紧张地推门而入,俯身在她耳边急促低语了几句。
梅小丽的眉头瞬间锁紧,会议室的屏幕上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被一条突然弹出的新闻快讯覆盖了原本的芯片架构图——
“重磅!国际环保组织‘地球正义(Earth Justice)’发布报告,指控中国梅氏集团供应链存在严重环境违规,碳排放数据造假!”
标题血红,触目惊心。
会议室的空气骤然凝固。
所有人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梅小丽。她深吸一口气,示意秘书将新闻投放到主屏幕。报告长达数十页,图文并茂,矛头直指梅家集团的核心环节:
针对梅小丽电子厂:
报告引用所谓“匿名内部数据”,指控其芯片制造过程中的高能耗问题被系统性低估,部分附属供应商存在使用劣质能源、污水处理不达标等问题,并附有几张模糊的、疑似排放污水的照片(经后期鉴定,照片拍摄地并非梅家供应链企业)。报告称梅家电子产品的“碳足迹”远高于其对外宣传的水平,是“披着绿色创新外衣的高污染产业”。
针对梅小艳合作社及其纺织供应链:
报告重点抨击印染环节,指责其部分合作印染厂化学品使用超标,废水处理记录不全,并质疑“云绣”产品所谓“天然环保”的宣称,暗示其原料种植可能涉及过度用水和农药滥用。
针对梅小红超市的物流体系:
报告甚至批评其冷链运输和仓储系统能效低下,造成了不必要的碳排放。
报告最后总结道:
“梅氏集团在其光鲜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且仍在扩张的碳足迹。其商业模式建立在对环境成本的漠视和转嫁之上,所谓的‘共生’理念更像是精致的营销话术,而非实际行动。我们呼吁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重新评估与梅氏集团的合作,敦促其立即停止‘洗绿’(Greenwash)行为,并接受独立的国际环保审计。”
报告发布的时机极为刁钻,正值欧洲市场对环保议题高度敏感的时期,且选择在梅家集团股价处于历史高位时抛出。
效果是立竿见影且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