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电商浪潮(3)假货幽灵再现

梅家三朵花 曹海金 2292 字 12天前

当晚,三姐妹在梅家老宅紧急碰头。小丽也从深圳打来了视频电话。屏幕上,她刚结束一天的忙碌,眉宇间带着倦色,但眼神依旧锐利。

“情况我都知道了。”小丽开门见山,“假货问题必须解决,但不能蛮干。直接法律手段打压,容易激起舆论反弹,说我们大企业欺负小老百姓,断了穷人的活路。这个帽子扣下来,‘云绣’的品牌形象更受损。”

小红气得在屋里踱步:“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仿冒,把我们拖垮?我们投了那么多钱,花了那么多心血,工人们一针一线熬出来的!”

小艳沉默着,目光扫过桌上那几双劣质的假货,又想起小赵提到的“贫困县”、“家庭作坊”。她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可能在山村里,靠着几台旧缝纫机,日夜赶工仿冒“云绣”的妇女们的身影。她们或许眼神浑浊,双手粗糙,为了孩子的学费,为了老人的药费,不得已才加入了这灰色链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突然,一个念头像电光石火般闪过她的脑海。

“大姐,小妹,”小艳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彩,“你们说,这些造假的小作坊,为什么能做出我们的仿品?”

“还能为什么?利字当头,看我们卖得好呗!”小红没好气地说。

“不,我是说技术。”小艳拿起一双假货和一双正品,“你们看,虽然他们用料差,针脚糙,但基本的针法、图案的模仿,尤其是最近这一批,外形上已经有点像了。说明他们里面,可能有一些人,是有一定的缝纫基础的。”

小丽在屏幕那头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

“我在想,”小艳的声音逐渐坚定起来,“堵,不如疏。打压他们,可能换来更隐蔽、更激烈的对抗,甚至博得不明真相者的同情。但如果……我们把他们变成我们自己人呢?”

“什么?变成自己人?”小红惊讶地停下脚步。

“对!”小艳越说思路越清晰,“他们不是有基础吗?不是想要订单赚钱吗?我们合作社可以输出标准、提供图纸和部分关键原料,甚至派老师去进行短期培训,把他们变成我们的外包代工点!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质量要求生产‘云绣’的初级产品或者特定部件,我们验收合格后,贴上防伪标,纳入‘云绣’的正规体系进行销售。这样,既保证了质量,打击了假货,又给了他们一条合法的、可能收入更高的活路。我们也能利用他们分散的、灵活的生产能力,快速扩大产能,应对电商的需求波动!”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小红瞪大了眼睛,似乎在消化这个大胆的想法。

视频里的小丽,嘴角慢慢勾起一丝赞赏的笑容。

“扶贫代工……”小丽轻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小艳,你这个想法……很妙!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策略了,这有点……社会企业的味道了。化敌为友,变废为宝,还能给自己落个好名声,赢得政策支持。”

小红也反应过来,猛地一拍手:“对啊!这样一来,假货的源头不就控制住了吗?他们还巴不得有稳定的订单呢!而且,我们梅记超市还可以开辟一个‘精准扶贫专区’,专门销售这些带着故事的、由贫困地区代工点生产的‘云绣’产品,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

思路一打开,更多的细节涌现出来。小艳接着说:“我们可以制定严格的分级标准,达到最优标准的才能用核心商标,次一级的可以用副牌,或者作为优惠促销产品。最关键的是防伪,二姐,你的电子厂能不能帮我们设计一种成本低、难以仿造的防伪标签?比如带芯片的?”

小丽立刻点头:“没问题,这个交给我。我们可以开发一款简易的RFID标签或者独特的二维码系统,成本可以压得很低,实现每件产品可溯源。消费者一扫,就能知道这是哪个代工点、哪位工人生产的,甚至可以附上一段小故事,增加情感联结和信任度。”

“太好了!”小艳兴奋起来,“我明天就让小赵他们整理出疑似假货源头的地区名单,然后亲自带队去摸底、谈判。政策方面,大姐,你在县里人脉广,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扶贫项目合作或者政策补贴,降低我们的成本。”

“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这也是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县里肯定会支持!”小红重重点头,之前的阴霾一扫而空,重新充满了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