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天地自然’的法则体系。”林恩调动智慧真理的解析之力,试图将这种韵律转化为可理解的符文,却发现越是解析,韵律的变化就越复杂,“他们的规则不是‘制定’出来的,而是‘演化’出来的,就像河流自然形成河道,无需外力干预。”
星界堡垒在一片名为“接引云路”的区域停下。这条云路由七彩霞光凝聚而成,路面上生长着会发光的仙草,每片叶子都在低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后来林恩才知道,这些歌谣并非人为创作,而是天地法则运行时自然产生的“道音”。
清玄道人已在云路尽头等候,身边多了几位气息更加深邃的存在。其中一位身着八卦道袍的老者,目光仿佛能穿透堡垒的合金外壳,直抵核心的法则熔炉;另一位手持拂尘的女仙,周身环绕着飞舞的花瓣,那些花瓣落地的位置恰好组成一个完美的阵法。
“林恩道友,贫道元始。”八卦道袍老者稽首为礼,他的声音不高,却在林恩的意识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洪荒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阁下能跨越时空而来,实乃两界之幸。”
林恩走出堡垒,主动收敛了七大真理的光轮,只保留最基础的法则波动。他知道在这种层级的交流中,过度展示力量反而显得失礼,真正的尊重在于理解对方的法则体系。
“元始圣人客气了。”林恩回以巫师大世界的礼节,指尖凝聚出一枚由数据与符文组成的“智慧之种”,“此乃吾界‘知识真理’的具象,愿为两界交流之始。”
智慧之种飞向元始圣人时,自动分解为无数细小的信息流,这些信息流没有强行侵入,而是像雨滴般融入周围的道韵之中。元始圣人微微一笑,指尖划过虚空,那些信息流便化作了一株扎根在云路上的“悟道芽”,芽尖上顶着一颗闪烁着符文的露珠。
“以‘知’为根,以‘悟’为芽,好手段。”元始圣人示意众人前行,“道友且随贫道一观洪荒,或许能发现些有趣的不同。”
接引云路的尽头是一片悬浮的大陆。与巫师大世界的“机械与自然共生”不同,这片大陆的一切都遵循着“道法自然”的原则:山峰的走势符合星辰的轨迹,河流的流向暗合阴阳的变化,甚至连空气中的能量粒子,都在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自动循环。
“洪荒之域,以‘道’为根。”清玄道人边走边解释,指着远处一座正在自行修复的山峰,“此山名为‘不周’,上古之时曾崩裂,却能借天地之力自行复原,无需外力干预——这便是‘道’的力量,万物自化,生生不息。”
林恩注意到,洪荒仙域的“力量体系”与巫师大世界截然不同。巫师们通过符文与公式精确控制法则,而洪荒的修士则更注重“感悟”与“契合”——他们不是在“使用”法则,而是让自身成为法则流动的“通道”,就像水流过河道,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力量。
在一处名为“炼丹谷”的地方,林恩看到一位老仙正在炼制丹药。老仙没有使用任何仪器,只是凭意念引导火焰的温度,控制药材的药性融合。更奇特的是,丹炉周围的天地灵气会自动汇聚,根据丹药的需求调整形态,仿佛有生命般配合着老仙的动作。
“这是‘天人合一’之境。”元始圣人看出了林恩的好奇,“洪荒修士追求的不是‘掌控’,而是‘融入’,让自身的‘小道’契合天地的‘大道’,借大道之力行己之事。”
林恩调出巫师大世界的“元素真理”光轮,将其与炼丹谷的天地灵气流动对比。发现两者的核心都是“能量转化”,只是路径截然不同:元素真理是“分解-重组”的精密过程,而洪荒的“炼丹术”则是“引导-融合”的自然过程,前者像搭建精密的机械,后者像培育自然生长的植物。
“两种路径,殊途同归。”林恩的指尖与丹炉周围的灵气产生共鸣,智慧真理自动解析出其中的转化规律,并以符文的形式呈现在空气中,“贵域的‘道’,注重‘过程的自然’;吾界的‘法’,侧重‘结果的可控’。”
元始圣人看着那些流动的符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友此言甚是。洪荒自混沌中演化而来,法则更偏向‘无序中的有序’;贵世界则由智慧构建,法则更倾向‘有序中的无序’——恰如阴阳两极,互补而生。”
当夕阳的霞光为悬浮大陆镀上金边时,林恩站在“观星台”上,俯瞰着洪荒仙域的万千气象。他能感受到这里的法则虽然看似松散,却有着远超巫师大世界的“韧性”,就像深不可测的海洋,无论投入什么,最终都会被其包容、同化,然后以新的形态回归循环。
小主,
“明日,吾等将召开‘论道大会’。”元始圣人的声音带着期待,“届时,洪荒诸圣与道友共探两界法则,或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林恩望着星空下游弋的星辰,它们的轨迹虽然看似随意,却在宏观层面维持着惊人的平衡。他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交流,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论道大会与法则交锋
论道大会设在洪荒仙域的“紫霄宫”。
这座宫殿并非实体建筑,而是由天地大道的本源之力凝聚而成,殿内的梁柱是凝固的雷霆,地砖是压缩的云气,最上方的穹顶镶嵌着三千颗“道星”,每颗星都对应着一种洪荒的基础大道。
林恩抵达时,殿内已端坐着数十位气息深不可测的存在。他们中有驾驭神龙的上古神将,有隐于莲台的佛陀,有手持草芥却能断阴阳的散仙,甚至还有几位形态酷似巫师大世界元素生物的“先天神只”——他们是洪荒诞生时第一批诞生的生命,本身就是法则的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