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堪称武学百科全书,其内功心法以“阴柔沉凝”为基,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修炼时需凝神守一,引天地阴气入体,在丹田内凝练出至阴至纯的真气,运转时如寒潭深水,看似平静却暗藏汹涌力道。其核心在于“化”——能化他人攻势为己用,化刚猛内力为阴柔劲力,如“移魂大法”可扰乱对手心神,“疗伤篇”能以阴寒真气压制热毒、修复经脉,“九阴白骨爪”则将阴柔真气凝聚指尖,破骨裂石如探囊取物。
此功包罗万象,不仅有内功根基,更含身法、掌法、点穴等招式总纲,修炼至巅峰可“包罗万法”,兼容并蓄天下武学。但需警惕“阴盛阳衰”之弊,若心性不坚,易堕入阴狠之途,需以“正心”调和,方能发挥其“总纲”之威。
2. 《九阳神功》
《九阳神功》与《九阴真经》恰成阴阳互补,以“至阳至刚”为核心,内功运转如烈日当空,生生不息。其最奇之处在于“内力自生”——无论消耗多少,丹田真气都会如涌泉般自行滋生,且愈用愈强,故有“无穷无尽”之说。修炼时需以“纯阳之心”引天地阳气入体,真气在经脉中奔腾如火龙,所过之处经脉扩张,肉身强度亦随之暴涨,至巅峰时可“刀枪难入、水火不侵”。
此功注重“守中致和”,看似刚猛却暗藏圆融,能以纯阳真气化解阴寒毒功(如玄冥神掌),更能滋养其他武功——练拳则拳劲刚猛无俦,使剑则剑气炽烈如炎。但其短板在于初期进展缓慢,需“厚积薄发”,且需防“阳火过盛”灼伤经脉,需配合静心法门调和。
3. 《易筋经》
少林镇派之宝《易筋经》,核心在于“洗筋伐髓、重塑根基”。其内功心法不重真气多寡,而重“经脉通透”——通过特定吐纳法引“菩提清气”入体,冲刷堵塞的经脉,剔除体内杂质,使凡俗筋骨化为“金刚法体”。修炼时需“明心见性”,摒弃杂念,以“禅心”驱动真气,故有“佛性愈高,进境愈快”之说。
此功堪称“武学基石”,无论何种武功,经《易筋经》洗练后均可威力倍增,甚至化腐朽为神奇——资质平庸者练之,可成二流高手;天赋异禀者练之,可突破自身极限。其巅峰状态“金刚不坏体”,能硬抗神兵利器,真气流转时体表金光流转,宛如佛陀降世,兼具防御力与威慑力。
4. 《神照经》
《神照经》被誉为“起死回生之术”,其内功心法直指“生命本源”。修炼时需以“龟息法”凝神闭气,引“大地坤元之气”入体,真气呈厚重土黄色,运转时如大地载物,沉稳无匹。其最神之处在于“聚气重生”——即便真气耗尽、濒临死亡,只要一丝神照真气未灭,便可在瞬间凝聚气血,修复脏腑,甚至从“假死”状态复苏,故有“功成者近乎不死”之说。
此功修炼极难,需“舍生忘死”之悟——曾有修炼者假死三日,于棺中悟透“生死界限”方得大成。其真气虽不似九阳炽烈、九阴阴柔,却韧性无双,能在绝境中创造生机,是江湖中最令人敬畏的“续命神功”。
5. 《太玄经》
《太玄经》藏于李白《侠客行》诗句之中,融“诗境”与“武境”为一,堪称最“玄妙”的武学。其内功心法不拘一格,随修炼者心境与悟性变化:喜剑者练之,真气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般迅疾锐利;好掌者练之,真气似“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般厚重磅礴。修炼时需“以诗入武、以武悟诗”,从“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中悟身法,从“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中悟真气爆发之法。
此功集内功、轻功、剑法、掌法于一体,巅峰时“无招无式”,举手投足皆合“天地至理”,所谓“大道至简”,正是《太玄经》的写照。但其门槛极高,需“童心”或“纯粹”之心,杂念越多,越难悟透诗句真意。
6. 先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