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金辉洒满杨家沟。青云子方才做完晨课,便听门外人声鼎沸。推门一看,不由得怔在原地——但见院外黑压压跪满了村民,一直延伸到村道尽头,少说也有二三百人。
为首的李老四携女儿杏儿跪在最前,见青云子出来,立即叩首高呼:谢道长救命之恩!身后众人随之叩拜,呼声震天:谢道长救命之恩!
这场景着实震撼。但见男女老幼皆伏于地,许多人手中捧着香烛供品:有用红布盖着的猪头,有竹篮盛着的时鲜果品,有一坛坛自酿米酒,更有人捧着亲手缝制的道袍鞋袜。供品之丰富,礼节之隆重,堪比年节祭祖。
青云子急忙上前搀扶:诸位乡亲快快请起!贫道何德何能,受此大礼!
李老四却不肯起,泪流满面道:道长有所不知,昨夜关帝显圣,不仅救了小女,全村人都得了恩泽!王老汉多年的腿疾好了,张寡妇家枯井涌泉,连李秀才久治不愈的咳疾都大见好转!这都是托道长的福啊!
众人纷纷附和,诉说自家得到的恩惠。原来昨夜关帝神光普照,竟让全村人都沾了光,种种奇迹不一而足。
青云子心中明了:这是关帝神力余波所致。神恩如雨,润泽万物,本不稀奇。但他更知此事若处理不当,恐生弊端。
他整肃衣冠,向众人朗声道:诸位乡亲误会了!昨夜显圣诛邪的乃是关圣帝君,贫道不过是个叩请神恩的凡夫。诸位要谢,当谢帝君神恩才是!
说着侧身让开,指向南方常平里方向:关帝祖庙就在常平里,诸位若真心感恩,不妨去祖庙焚香叩谢。至于这些供品...他看向琳琅满目的礼物,若是献给贫道,便是错了对象;若是请贫道转献帝君,贫道愿代为效劳。
这话说得在情在理,众人纷纷称是。于是青云子在院中设下香案,将关帝神像请出供奉。村民们依次上前焚香叩拜,将供品献于神像前。
青云子在一旁细心观察,心中感慨万千。这些朴实的村民或许不懂高深教义,但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对神明的敬畏与感恩:
王老汉献上一双亲手编的草鞋,口中念叨:帝爷公走路辛苦,草鞋虽糙,却是我老汉一片心... 张寡妇供上一篮鸡蛋,低声祝祷:求帝爷公保佑我儿平安归来... 李秀才奉上新抄的《春秋》,虔诚叩拜:学生愿效仿帝君忠义,光耀门楣...
每一份供品都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猪头三牲代表最隆重的敬意,时果鲜蔬象征生生不息,米酒清茶寓意洁净虔诚,鞋袜衣冠表示贴身侍奉。这正是中国民间人神契约最生动的体现——以物质供奉换取神灵庇佑,以虔诚心意沟通天地神明。
更让青云子动容的是村民们的许愿方式。他们并不简单索取,而是先陈述自己将如何行善积德:若帝爷公保佑我儿高中,我愿捐资修桥铺路若小儿病愈,我愿吃斋三月若生意兴隆,我愿周济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