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宋纪九】

乙未日,武陵王刘骏从西阳出发;丁酉日,抵达寻阳。庚子日,刘骏命令颜竣向各地发布檄文,让大家共同讨伐刘劭。各州郡接到檄文后,纷纷响应。南谯王刘义宣派臧质领兵前往寻阳,和刘骏一同东下,留下鲁爽驻守江陵。

刘劭任命兖、冀二州刺史萧思话为徐、兖二州刺史,起用张永为青州刺史。萧思话从历城率领自己的部曲返回平城,起兵响应寻阳的义兵;建武将军垣护之在历城,也率领部众赶赴萧思话那里。南谯王刘义宣任命张永为冀州刺史。张永派司马崔勋之等人领兵赶赴刘义宣那里。刘义宣担心萧思话和张永之前有怨恨,亲自给萧思话写信,又让长史张畅给张永写信,劝他们坦诚相待。

随王刘诞准备接受刘劭的任命,参军事沈正劝司马顾琛说:“国家遭遇这样的灾祸,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现在凭借江东精锐的军队,向天下倡导大义,谁会不响应!怎么能让殿下向叛逆之徒称臣,接受他的虚假宠信呢!” 顾琛说:“江东久不打仗,虽然顺逆分明,但强弱也有差距,应当等四方有义兵起事,然后再响应,还不算晚。” 沈正说:“天下没有无父无君的国家,难道能自己安于仇耻,却向别处要求正义吗!现在正是因为叛逆弑君的冤屈太甚,道义上不能共存,举兵的时候,难道能追求一定成功吗!冯衍说过:‘大汉的尊贵大臣,难道不如荆、齐的卑贱士人吗!’何况殿下既是臣子又是宗室,事实关系到国家安危啊!” 顾琛于是和沈正一起入宫劝说刘诞,刘诞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沈正是沈田子哥哥的儿子。

刘劭自认为平时熟悉军事,对朝中大臣说:“你们只需帮我处理文书,不用关心军事;如果有敌寇来犯,我自己抵挡,只怕贼寇不敢来呢。” 等到听说四方起兵,才开始担忧恐惧,下令戒严,召集所有休假的将领官吏,把淮河以南岸的百姓迁到北岸,把各王侯和大臣都聚集到城内,把江夏王刘义恭安置在尚书省的官舍,把刘义恭的几个儿子安置在侍中下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季四月癸卯日初一,柳元景率领宁朔将军薛安都等十二路军队从湓口出发,司空中兵参军徐遗宝率领荆州军队随后跟进。丁未日,武陵王刘骏从寻阳出发,沈庆之总管中军跟随。

刘劭立妃子殷氏为皇后。

庚戌日,武陵王的檄文传到健康,刘劭拿给太常颜延之看,说:“这是谁写的?” 颜延之说:“是颜竣写的。” 刘劭说:“言辞怎么这么激烈!” 颜延之说:“颜竣连老臣都不顾,怎么会顾念陛下!” 刘劭的怒气渐渐消解。他把武陵王的儿子都软禁在侍中下省,把南谯王刘义宣的儿子软禁在太仓的空屋子里。刘劭想把寻阳、江陵、京口三镇将士的家属全部杀死,江夏王刘义恭、何尚之都劝他说:“凡举大事的人不会顾念家人;况且很多人是被逼迫的,现在突然诛杀他们的家属,只会让他们更加坚定反抗的决心。” 刘劭认为有道理,于是下诏对家属一概不追究。

刘劭怀疑朝廷旧臣都不服从自己,于是优厚安抚鲁秀和右军参军王罗汉,把军事事务都委托给他们;以萧斌为主要谋士,殷冲掌管文书符节。萧斌劝刘劭率领水军逆流而上决战,否则就据守梁山。江夏王刘义恭认为南方义兵仓促起兵,船只简陋狭小,不利于水战,于是进献计策说:“叛贼刘骏年轻,不熟悉军事,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应当以逸待劳。现在如果远出梁山,京城就会空虚薄弱,东边的义兵可能会乘虚而入,造成祸患。如果分兵两路应对,就会兵力分散、势力孤立。不如养精蓄锐等待时机,静观其变。放弃淮河以南地区,在石头城设置栅栏阻断敌军,这是先朝的旧方法,不用担心不能打败贼寇。” 刘劭认为这个计策很好。萧斌神色严厉地说:“南中郎(刘骏)才二十岁,能发动这样的大事,怎么能轻视他!三方叛贼同气连枝,占据上游地势;沈庆之很熟悉军事,柳元景、宗悫多次立下战功。形势这样,实在不是小敌。只能趁现在人心还没离散,全力决一死战;端坐台城,怎么能长久!现在众人都没有战意,难道是天意吗!” 刘劭不听。有人劝刘劭据守石头城,刘劭说:“古人之所以固守石头城,是等待诸侯前来救援。我如果守在这里,谁会来救我!只能全力决战;否则,就不能成功。” 刘劭每天亲自巡视军队,慰劳将士,还亲自监督都水官修造战船。壬子日,刘劭烧毁淮河以南岸的房屋、淮河内的船只,把百姓全部驱赶到北岸。

刘劭立儿子刘伟之为皇太子。任命始兴王刘濬妃子的父亲褚湛之为丹阳尹。褚湛之是褚裕之哥哥的儿子。刘濬任侍中、中书监、司徒、录尚书六条事,加授南平王刘铄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南兖州刺史建平王刘宏为江州刺史。太尉司马宠秀之从石头城率先向南逃奔寻阳,人心因此大为震动。刘劭任命营道侯刘义綦为湘州刺史,檀和之为雍州刺史。

癸丑日,武陵王刘骏的军队驻扎在鹊头。宣城太守王僧达收到武陵王的檄文,不知道该跟随谁。门客劝他说:“现在叛逆的罪恶滔天,古今未有。为您考虑,不如接受义兵的檄文,把消息转告邻近的州郡。只要有良知,谁会不响应!这是上策。如果做不到,可亲自率领拥护正义的人,选择水陆便利的路线,投奔南方,这是中策。” 王僧达于是从小路向南逃奔,在鹊头遇到武陵王。刘骏立即任命他为长史。王僧达是王弘的儿子。刘骏刚从寻阳出发时,沈庆之对人说:“王僧达一定会来投奔义兵。” 有人问原因,沈庆之说:“我见他在先帝面前议论时开阔明达,意志坚定;从这一点来看,他一定会来。”

柳元景因为战船不够坚固,害怕水战,于是加速赶路,丙辰日,抵达江宁的江边码头,派薛安都率领精锐骑兵在淮河岸边炫耀兵力,还向朝廷官员传递文书,陈述顺逆的道理。

刘劭加授吴兴太守汝南人周峤为冠军将军。随王刘诞的檄文也传到吴兴,周峤一向胆小怯懦,犹豫不决不知该跟随哪一方;府司马丘珍孙杀死周峤,率领全郡响应刘诞。

戊午日,武陵王刘骏抵达南洲,前来投降的人接连不断;乙未日(此处日期或为笔误,结合上下文应为丁巳或戊午后几日),军队驻扎在溧洲。武陵王从寻阳出发后就生病,不能接见将领僚属,只有颜竣能出入他的卧室,颜竣把武陵王抱在膝上,亲自照料他的饮食起居。武陵王的病情多次危急,无法处理政务,所有事务都由颜竣独自决断。除了军政事务,颜竣还兼顾文书檄文的撰写,接待各地前来联络的人,白天黑夜都在武陵王身边照料,哭吊先帝的礼仪也由他代行,就像一个人包揽了所有事。这样过了几十天,连船上的士兵都不知道武陵王病得很严重。

癸亥日,柳元景秘密抵达新亭,凭借山势修筑营垒。刚投降的人都劝柳元景尽快进攻,柳元景说:“不能这样。道义上的优势难以依靠,叛党之间会互相勾结支援,轻率进军又没有防备,只会助长敌人的气焰。”

小主,

柳元景的营垒还没修好,刘劭的龙骧将军詹叔儿侦察到情况,劝刘劭出兵迎战,刘劭不同意。甲子日,刘劭派萧斌统领步兵,褚湛之统领水军,和鲁秀、王罗汉、刘简之等人的精锐士兵合计一万人,进攻新亭营垒,刘劭亲自登上朱雀门督战。柳元景事先对军中下令:“鼓声太频繁会让士气容易衰落,呐喊次数多了力气容易耗尽;只需衔枚悄悄作战,全听我的鼓声行动。” 刘劭的将士贪图刘劭承诺的重赏,都拼死作战。柳元景的军队水陆两面受敌,斗志却更加旺盛,他把麾下的勇士全都派出去作战,身边只留几个人传达命令。刘劭的军队眼看就要攻克营垒,鲁秀却误击了退鼓,刘劭的士兵顿时停止进攻。柳元景趁机打开营垒大门,击鼓呐喊着发起反击,刘劭的军队大败,坠入淮河淹死的人很多。刘劭又率领残余部众,亲自来进攻营垒,柳元景再次大败敌军,杀死杀伤的人数比之前更多,士兵们争相逃进死马涧,涧水都被尸体填满;刘劭亲手斩杀后退的士兵,也无法阻止溃败。刘简之战死,萧斌受伤,刘劭仅能保住性命,逃回皇宫。鲁秀、褚湛之、檀和之都向南投奔武陵王。

丙寅日,武陵王抵达江宁。丁卯日,江夏王刘义恭单人骑马向南逃奔武陵王;刘劭杀死刘义恭的十二个儿子。

刘劭、刘濬又担忧又急迫,毫无办法,用轿子抬来蒋侯的神像放在皇宫里,跪地磕头祈求保佑,封蒋侯为大司马、钟山王;封苏侯神为骠骑将军。刘劭任命刘濬为南徐州刺史,和南平王刘铄一同担任录尚书事。

戊辰日,武陵王的军队驻扎在新亭,大将军刘义恭上奏表劝武陵王登基称帝。散骑侍郎徐爱在宫殿里欺骗刘劭,说要亲自去追捕刘义恭,趁机投奔了武陵王。当时武陵王的军府刚刚建立,不熟悉朝廷礼仪制度;徐爱一向熟悉这些,于是武陵王任命徐爱兼任太常丞,让他撰写即位仪式的礼仪章程。己巳日(此处日期或为笔误,结合上下文应为戊辰后),武陵王登基称帝,实行大赦。文武官员都晋升一级爵位,跟随从军的人晋升两级。改追赠已故文帝的谥号为 “文”,庙号为 “太祖”。任命大将军刘义恭为太尉、录尚书六条事、南徐州刺史。当天,刘劭也在宫殿前册封太子刘伟之,实行大赦,只有刘骏、刘义恭、刘义宣、刘诞不在赦免范围内。庚午日,朝廷任命南谯王刘义宣为中书监、丞相、录尚书六条事、扬州刺史,随王刘诞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臧质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沈庆之为领军将军,萧思话为尚书左仆射。壬申日,任命王僧达为右仆射,柳元景为侍中、左卫将军,宗悫为右卫将军,张畅为吏部尚书,刘延孙、颜竣一同担任侍中。

五月癸酉日初一,臧质率领两万雍州士兵抵达新亭。豫州刺史刘遵考派部将夏侯献之率领五千步兵、骑兵驻扎在瓜步。

在此之前,世祖(武陵王刘骏)派宁朔将军顾彬之领兵向东进发,接受随王刘诞的指挥。刘诞派参军刘季之领兵和顾彬之一起向建康进军,自己驻守西陵,作为后续支援。刘劭派殿中将军燕钦等人抵抗,双方在曲阿奔牛塘相遇,燕钦等人大败。刘劭于是沿着淮河设置栅栏防守,又挖开破岗埭、方山埭,断绝东边军队的进攻路线。当时成年男子已经征调殆尽,刘劭就征召妇女服役。

甲戌日,鲁秀等人招募勇士进攻大航(朱雀航),攻克了它。王罗汉听说朝廷军队已经渡过淮河,立即放下武器投降,沿着淮河的守军队伍依次逃散,武器、仪仗、战鼓、伞盖堆满了道路。当天夜里,刘劭关闭并防守建康的六座城门,在城门内挖掘壕沟、设置栅栏;城中混乱不堪,丹阳尹尹弘等文武官员争相翻越城墙投降。刘劭在皇宫里烧毁皇帝的车驾和皇冠礼服。萧斌向自己统领的士兵宣布命令,让他们都放下武器,从石头城打着白旗来投降;朝廷下诏在军营门口斩杀萧斌。刘濬劝刘劭带着金银财宝逃到海上,刘劭因人心离散,没能成行。

乙亥日,辅国将军朱修之攻克东府;丙子日,各路军队攻克台城,分别从各门进入,在宫殿庭院中会合,抓获王正见,将他斩首。张超之逃到合殿文帝御床所在的地方,被士兵杀死,士兵们剖开他的肠子、挖出心脏,将领们把他的肉切成小块,生吃下去。建平王等七位王侯哭喊着从皇宫里出来。刘劭挖穿西墙,躲进武库的井里,队副高禽抓住了他。刘劭问:“天子在哪里?” 高禽说:“就在附近的新亭。” 把刘劭押到殿前,臧质见到他痛哭流涕,刘劭说:“我是天地都不能容忍的人,您为什么还为我流泪?” 又对臧质说:“能不能为我上奏,请求把我流放到偏远地方?” 臧质说:“皇上就在朱雀航南边,自然会有处置。” 士兵们把刘劭绑在马上,押送到军营门口。当时没找到传国玉玺,就问刘劭,刘劭说:“在严道育那里。” 派人去取,果然找到了。朝廷在军旗下斩杀刘劭和他的四个儿子。刘濬率领几十个亲信挟持南平王刘铄向南逃跑,在越城遇到江夏王刘义恭。刘濬下马问:“南中郎(刘骏)现在在做什么?” 刘义恭说:“皇上已经统治天下了。” 刘濬又问:“我现在来,不算晚吧?” 刘义恭说:“实在是太晚了,让人遗憾。” 刘濬再问:“那么我还能活下来吗?” 刘义恭说:“可以到皇上的行宫去请罪。” 刘濬又说:“不知道皇上会不会还怀疑我,能不能赐我一个官职让我效力?” 刘义恭又说:“这可不好说。” 命令手下把刘濬和自己一起带回,在路上斩杀了刘濬和他的三个儿子。刘劭、刘濬父子的首级都被悬挂在大航示众,尸体暴露在街市上。刘劭的妃子殷氏以及刘劭、刘濬的女儿、姬妾,都被赐死在监狱里。刘劭居住的书房被挖成水池(污潴,一种侮辱性处置)。殷氏临死前,对狱丞江恪说:“你们刘家骨肉互相残杀,为什么要冤枉杀死无罪的人?” 江恪说:“你被封为皇后,这不是罪过是什么?” 殷氏说:“这只是暂时的,刘劭本来要立王鹦鹉为皇后。” 褚湛之向南投奔时,刘濬立即和褚湛之的女儿(自己的妃子)断绝关系,所以褚妃免于被诛杀。严道育、王鹦鹉都在街市上被用鞭子打死,尸体被焚烧,骨灰撒进长江。殷冲、尹弘、王罗汉以及淮南太守沈璞都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