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城内外百姓恢复农业生产,发放耐旱高产的新式粮种(凌岳从“山海界”中谨慎取出的少量改良种子),兴修小型水利设施。虽然远水解不了近渴,但这是长治久安的基础。
加强市场管理,平抑物价,确保粮食、盐铁等基本物资的供应。与王坚开辟的 secret 商业渠道也逐渐发挥作用,一些巴州急需的物资被悄悄运入,而本地的特产(如药材、山货)也被运出换回所需。
第三要务,是情报与反谍。
“夜不收”的队伍在赵晟的带领下不断扩大和训练,不仅监控外部敌军动向,也加强了对城内的控制,严防奸细渗透。上次抓获萨满学徒的经历证明,有价值的情报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针对吕文德军中的西方“巧匠”和史嵩之的活动,凌岳派出了数批精干人员,试图渗透进去,获取更多关于他们技术(配重投石机)和阴谋的信息。
在凌岳的统筹和众人的努力下,巴州这座饱经创伤的城池,正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生机和力量。一种内敛而坚韧的气势正在凝聚,仿佛一头蛰伏的猛虎,在默默舔舐伤口,积蓄着下一次爆发的力量。
然而,凌岳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巴州一隅。他深知,眼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未来的挑战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和更广阔的视野。
这一日,他将岳璃和精心挑选出来的十名“夜不收”队员召至榻前。这十人是队伍中的佼佼者,不仅身手矫健,更各有所长,有的精通伪装潜入,有的擅长山地追踪,有的则巧舌如簧,善于与人打交道。
“岳璃,江南西路之行,凶险异常,远超战场搏杀。一路之上,不仅要翻山越岭,躲避兵匪,更要应对可能的宗门壁垒、地方势力盘查。墨家峪即便找到,对方是友是敌,亦未可知。”凌岳神色凝重,将一块绘制着简易地图和标注的绢布,以及那封他亲笔书写、盖有私人印信的书信交给岳璃。
小主,
“这封信,或许能作为敲门砖。但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若事不可为,保全自身为首要,务必全身而退。”他反复叮嘱。
“末将明白!定不辱命!”岳璃接过信件和地图,贴身藏好,眼神坚定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