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寒风刮过山峦,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巴州城西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一道缝隙,一支约两千人的队伍鱼贯而出。队伍中大部分是新招募的青壮和民夫,穿着混杂的号衣,打着“援川”、“运粮”的旗帜,推着堆满草料、覆盖苦布的大车,看起来像一支疲惫但规模不小的援军兼运输队。岳璃身着普通校尉盔甲,混在队伍中间负责指挥,她的任务是将这支“诱饵”尽可能逼真地呈现在合丹的斥候眼前,并引蛇出洞。
与此同时,刘整亲自率领麾下最为精锐的三千泸州兵,人衔枚马裹蹄,借着夜色和地形的掩护,沿着预先勘定的隐秘小路,向预设的伏击地点——一段利于埋伏、不利于骑兵展开的狭窄谷地快速机动。
凌岳则站在巴州城头,目送着两支队伍消失在黑暗中。张珏站在他身旁,面色凝重:“主公,此计若能成,或可重创合丹一部,若不成…”
“若不成,巴州恐怕就真的守不住了。”凌岳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合丹在等,我们在耗。朝廷的刀,已经举起来了。必须搏一把。”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缓慢流逝。城头上的守军紧张地望着远方,每一丝风吹草动都让人心惊肉跳。
约莫一个时辰后,远方隐约传来了喊杀声和火光!方向正是诱敌队伍经过的山道区域!
“来了!”张珏低呼一声。
凌岳心脏收紧,紧握拳头。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合丹果然派兵拦截了!接下来,就看合丹派出多少兵力,以及岳璃和刘整能否顺利将其引入伏击圈并歼灭了。
远处的火光和厮杀声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时而激烈,时而减弱,显然战况胶着。凌岳的心也随着这声音起伏不定。
突然,一阵更加猛烈、更加集中的喊杀声从预定的伏击谷地方向爆发出来!其间夹杂着明显的爆炸声(那是刘整军中使用的小型震天雷,凌岳提供的有限火药制成)和蒙古人特有的惊惶呼号!
“伏击打响了!”凌岳眼中精光一闪。
几乎同时,正面蒙古大营也出现了骚动,显然合丹收到了遇伏的消息,正在调兵遣将试图救援。
“张将军!看你的了!”凌岳喝道。
张珏立刻下令:“擂鼓!吹号!所有旗帜都给我竖起来!做出全军出击的架势!”
顿时,巴州城头战鼓隆隆,号角连天,火把纷纷举起,映照得城头如同白昼,士兵们大声呐喊,做出欲要出城决战的姿态。
这一下,果然唬住了正面的蒙古军。他们搞不清城内守军虚实,不敢贸然分兵,反而收缩阵型,加强戒备,生怕凌岳趁机出城突击主营。
这就为刘整和岳璃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伏击谷地的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喊杀声渐渐平息。凌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知胜负如何。
终于,在天色蒙蒙亮时,一支队伍打着火把,向着巴州城迤逦而来。旗帜歪斜,人员疲惫,许多士卒带着伤,还押解着数百名垂头丧气的蒙古俘虏,正是刘整和岳璃的队伍!
凌岳立刻下令打开城门。
刘整和岳璃并肩入城,两人皆是血染征袍,但脸上都带着疲惫而兴奋的神色。
“主公(凌将军)!幸不辱命!”两人几乎同时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