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几位年迈眼花的勋贵老臣,更是渴望不已。
于是,几位家资丰厚的国公、侯爷,联名小心翼翼地上了个折子,措辞委婉地表示:
感念陛下恩泽,得窥琉璃窗之妙,然臣等年老目昏,处理公务亦感不便。
恳请陛下圣恩,能否准许“天工阁”亦向臣等发售此物?
价格但凭公议,臣等绝无异议云云。
朱祁镇看着折子,觉得好笑,拿来与陈兴商量。陈兴笑道:
“这是好事啊陛下。他们主动求购,咱们正好顺势而为,既能赚钱,又能落个惠及臣工的美名。”
“价格嘛,自然不能像给洋人那么贵,但也不能太便宜。”
于是,朱祁镇准了所请,并下旨由“天工阁”负责此事,定价“公允”。
消息传出,求购的帖子几乎踏破了“天工阁”的门槛。
虽然价格依旧不菲,但对于这些顶级权贵来说,能买到并且率先用上,本身就是地位的体现。
就此大量的黄金、白银、海外奇珍,如同潮水般涌入“内帑”和户部的库房。
朱祁镇看着堆满库房的财富,甚至开始发愁该怎么花。
而陈兴的“三年之约”,早已超额完成,并为这个帝国,打开了一扇通往全球贸易和财富的、无比明亮的琉璃之窗。
可“天工阁”日进斗金,琉璃珍品名扬海内外的盛况,终究还是招人眼红了。
这日大朝会,一位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名叫周廉,手持玉笏,面色肃然地出列。
“陛下!臣有本奏!”周御史声音洪亮,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臣弹劾长兴公陈兴,借‘天工阁’之名,行与民争利之实!其琉璃之利,巨万不止,然其法秘而不宣,独享其成!”
“臣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等利国利民之巧技,岂可为一己一府所私藏?”
“臣恳请陛下,下旨令长兴公将琉璃烧制之法公之于众,惠及天下工匠,方显我皇明公允无私之德!”
这番话听起来冠冕堂皇,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语。
不少官员,尤其是些自诩清流、或与陈兴政见不合、或单纯眼红其巨大利益的,纷纷出言附和。
“周御史所言极是!奇技淫巧,亦当惠泽万民!”
“如此巨利,集于一门,非国家之福!”
“请陛下明鉴,下旨公开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