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让你当的是监国,不是屠夫!治国,不是光靠杀人就能解决的!长此以往,人心离散,根基动摇,这绝非社稷之福!”
朱高煦脸色瞬间涨红,急切辩解:“父皇!儿臣……”
“够了!”朱棣挥手打断,眼神锐利,“朕知道你性子急,想替朕分忧,想尽快把事情办好。”
“你的功劳,朕记着。但你的过错,也不能视而不见!” 他稍微缓和了一点语气,但话语内容依旧无情,
“监国,不仅仅是要办事,更要懂得如何平衡、如何安抚、如何聚拢人心!这一点,你还差得远!”
朱棣的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侍立在一旁的朱高炽。
太子虽然被“罚”闭门思过,但重要军国会议,朱棣依然会让他参与,只是不发言。此刻朱高炽面色沉静,眼神平和。
“太子。”朱棣开口。
“儿臣在。”朱高炽上前一步。
“闭门思过这些时日,可想明白了?”朱棣问道,语气听不出情绪。
朱高炽深深一躬,声音沉稳而诚恳:
“回父皇,儿臣痛定思痛。为君者,当心存仁厚,以民为本,此乃正道。”
“然,仁厚绝非优柔寡断,更非纵容姑息!当刚则刚,当断则断!”
“儿臣昔日过于顾虑,失之宽纵,险些酿成大错,辜负父皇信任,愧对黎民百姓。儿臣知错了。”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稍纵即逝的满意,点点头:
“嗯,能明白这些,思过便不算白费。” 他随即下达命令:
“北伐在即,大军出征后,后方稳定,粮草转运,民夫调度,地方安抚,千头万绪,至关重要。”
“汉王性情刚猛,长于破局,但于这繁琐细致的后勤统筹,非其所长。”
他看向朱高煦,语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判定,仿佛在说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
“老二,你筹粮整军,劳苦功高,朕自有安排。这监国的担子,你暂时卸下,好好休息。”
然后,他转向朱高炽,语气转为托付:
“太子,你心思缜密,处事周全。后方诸事,朕就交给你了!”
“务必确保粮道畅通,民夫安稳,地方无虞!让朕与前方将士,无后顾之忧!你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