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继往开来的宏愿

大殿中又只剩朱棣与陈兴两人。

烛光摇曳,映照着朱棣疲惫而复杂的脸,朱棣亲自给陈兴倒了杯茶。

“兴弟,坐。”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少了几分平日的威严。

多了几分老友般的疲惫,“家事……有时比国事更难断啊。”

陈兴缓缓坐下,带着几分疲惫与慵懒:“陛下与娘娘情深义重,汉王殿下亦非不明事理之人,此乃大明之福。”

朱棣摆摆手,似乎不愿多谈家事。他沉默片刻,忽然伸出手腕,搁在两人之间的矮几上:

“来,兴弟,你医术通神,给朕看看。最近……总觉得精力不济,夜里睡不安稳。”

“白日里批阅奏章,也常感力不从心。比之在北平,在战场上时,差得远了。”

陈兴心中一紧,不该啊历史上朱棣也算长寿了。

不过朱棣的身体状况,关乎国本!他立刻收敛心神,伸出三指,搭在朱棣的腕脉上,凝神细察。

指下脉象,沉而有力,但细察之下,确实略显弦紧,似有郁结。

气血运行不如壮年时那般圆融流畅,尤其是肝脉,有些许滞涩之象。

诊脉良久,陈兴收回手,斟酌着语句:

“陛下,请恕臣直言。以陛下的年纪,您的脉象已算得上极其精壮强健,远胜于寻常同龄之人。”

朱棣微微挑眉,等着他的“但是”。

陈兴继续道:“然,脉象略弦而紧,主气滞,尤见于肝经。肝主疏泄,藏血舍魂。”

“陛下近来,是否常感胸胁胀闷,心烦易怒,夜寐多梦?此乃思虑过度,情志不舒,加之连日操劳,心神耗损所致。”

“简而言之,是心累了,神乏了。汉王就藩一事,虽得解决,但其间波折,陛下殚精竭虑,劳心伤神,损耗非小。”

朱棣闻言,眼神微动,缓缓点头:“不错。兴弟所言,句句切中。朕……确实觉得心力交瘁。”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想起父皇……他老人家在位三十一年,日理万机,宵衣旰食,身体却一直硬朗。”

“大哥……唉,或许就是这般累坏了身子,才英年早逝。”

提到朱元璋和朱标,密室内的气氛更加凝重。陈兴知道,这是朱棣内心最深处的心结和压力来源。

“陛下,”陈兴正色道,“太祖皇帝乃千古一帝,精力之盛,非常人可及。”

“懿文太子仁厚勤勉,然体质或有所限。”

“且当时国事初定,百废待兴,担子尤重。”

“如今陛下欲创不世之功,更需保重龙体,万不可效仿前人,事必躬亲,费尽心神。”

“臣斗胆进言,陛下当寻良策,找人分忧,分担政务,方是长久之计。”

“分忧?”朱棣目光灼灼地看向陈兴,“如何分忧?朝中六部,各有职司,然军国重务,最终皆需朕来裁决。”

陈兴以手点茶,在桌上写下“内阁”二字。

“内阁?你昔日曾提过一嘴。”

可是指选几位才学卓着、品性忠直之臣,常侍左右,参预机务,为朕分拣奏章,提供意见,草拟批答?”

“陛下圣明!”陈兴心中暗赞朱棣的记忆,“正是此意。内阁学士,位虽不高,然亲近天子,掌机密文字。”

“陛下可选心腹能臣入值文渊阁,朝夕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