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招被打事件,就是这股旧势力的集体缩影。
这份三十八人声明的署名名单发布当天,王轩也曾动过心思。
他找了田庄庄老师,提出要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上去。
田老师却拒绝了,语气沉稳:“王轩,你还年轻,这件事牵涉太多。老一辈来抗,你别掺和,别把香江那边的路都堵死了。”
王轩只是笑笑。
心想:我都在好莱坞拍完《电锯惊魂》、票房破亿了,还在乎什么香江圈,而且英黄凭什么代表整个香江圈?
但他没多说,毕竟这年代,大多数人心里仍把香江影视圈视为“最高殿堂”。
这时期的很多人都是从港片大火的时代走过来的,他们骨子里还残留着崇港情结。
而王轩的视角不同。他是重生者,是见过未来格局的人。
在他看来,这场“打人事件”,其实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刻开始,内地影视圈不再是香江的附庸。
事实也的确如此。
声明发出三天后,张伟健、谢霆风、王金三人终于出现在医院病房,带着摄影记者、鲜花与赔偿支票,进行了所谓的“道歉”。
那天的照片后来还登上了《西南方娱乐报》,但熟悉圈内的人都知道,那只是公关操作。
真正的斗争,藏在事后的动作里。
张伟健的事业从此一蹶不振,虽然没立刻凉透,但资源明显锐减。
谢霆风靠着英皇死命护,勉强撑住,却从那之后再也接不到外部投资的片子——他能演的,全是英皇自己砸钱拍的。
至于王金?那老狐狸依旧油光满面,嘴上说“误会”,心里想的还是电视剧的收益。
而这场事件,也在无形中让无数内地演员挺直了腰杆。
有人说,这场风波其实是一次迟来的觉醒。
过去的二十年,香江人教我们什么是“商业”,
这场事件之后,内地人终于懂了什么是“尊严”。
这一年,王波招的名字被骂、被嘲,但十年后,许多人才意识到,
他不是“事儿多的演员”,
他是第一个在片场被打还敢报警、敢走法律程序的内地演员。
而那份三十八人声明,也成了内娱历史上,第一次由演员群体发起的“道德抗争”。
这是一场沉默年代里最响亮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