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废墟”人设

不过有记者小声吐槽:“比一般偶像武侠真实,但还没到惊艳的程度。”

在收视口味越来越挑剔的2003年,仅靠“真功夫”能不能吸引观众,还是未知数。

市场竞争:江湖不缺逐鹿者

从开机声势看,《天下第一》排场很足,演员阵容也有话题。但业内心知肚明:2003年的荧屏古装武侠扎堆,竞争激烈。

有人调侃:“江湖从来不缺逐鹿者,《天下第一》要真想成天下第一,靠的不是发布会的排场,而是最后的收视。”

一句话总结:开机仪式声势浩大,噱头不少,王轩的豪言壮语听起来霸气。但江湖不是喊口号,作品才是真功夫。观众最后买不买账,还得等播出那一刻。

门户网站宣传当然有用,但真不大顶事。2000年代初那会儿,门户新闻一个个标题八股,内容干巴巴,看了就忘,观众根本不买账。

说白了,娱乐圈靠的不全是成绩单,而是“话题”。观众爱看的不是谁拿了奖,而是谁半夜和谁吃饭,谁片场吵架,谁和谁传绯闻。

绯闻才是最顶级的传播燃料,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和八卦欲,口耳相传比门户点击有效多了。

你看好莱坞、香江、日本,哪个不是靠八卦推人出圈?内地那时还一本正经喊“作品说话”,结果不少好演员始终火不起来,倒是会炒绯闻的迅速蹿红。

所以,又到了王轩炒作时刻了。

但,炒作 “绯闻”的节奏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不能一次性抖光,要分阶段释放。

第一阶段,先放出王轩和高媛媛的暧昧,让大众觉得“导演和女主角因戏生情”;第二阶段,再引入贾靖文,让媒体主动写出“三角恋”;

最后,在大家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让范小胖“乱入”,瞬间升级为“四角关系”。这种层层加码的操作,保证话题持续发酵,始终保持新鲜感。

这就不仅是在炒作绯闻了,其实也在给王轩破除“纯情处男”的形象,毕竟王轩又不是要做楼德华,也不是小鲜肉。

还是黄总泽的人设更适合王轩,这样王轩的粉丝就不用担心王轩塌房了。因为早就是废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