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村口质疑李成柱的三叔公,此刻正坐在工地旁的大石头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眯着眼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他家是村里第一批动工的。
“三叔公,您看这新房基,多扎实!”一个路过的村民笑着打招呼。
三叔公吐出一口烟圈,悠悠地说:
“唉,老眼昏花喽……当初还说成柱那小子唬人……没想到,是真的,还是天大的好事!”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感慨:
“活了一辈子,黄土埋到脖子了,还能住上这么亮堂的新瓦房……托了强盛的福,托了李会长的福啊!”
二爷爷家劳动力不足,强盛工程队就多派了几个人手帮忙。
老爷子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每天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煮熟了,非要塞给干活的强盛工人。
“拿着,拿着!你们辛苦!要不是你们,我这把老骨头,就得在那破草房里挺尸了!”老人眼眶泛红,声音颤抖。
村里最穷的朴寡妇家,男人早逝,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住在摇摇欲坠的茅草屋里,是村里重点的帮扶对象。
强盛不仅提供了她家建房的全部材料,还由村里组织劳力优先帮她家修建。
当挖掘机推倒那间黑暗潮湿的茅草屋时,朴寡妇拉着两个孩子,跪在地上就磕头,被李成柱和吴世勋赶紧扶起来。
“恩人!强盛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朴寡妇泣不成声:
“我这辈子……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
她的大儿子,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仰着头看着李成柱,眼睛亮晶晶的:
“成柱叔,我长大了,也要去强盛工作!像你一样,帮大家盖新房子!”
童稚的话语,却让周围听到的大人们无不动容。强盛的种子,已经深深地种在了下一代的心里。
工地上的伙食更是成了村民们每天津津乐道的话题。
强盛说到做到,午餐和晚餐,米饭管饱,每天都有荤腥,虽然只是猪肉炖土豆或者白菜粉条,但对常年不见油星的村民来说,已是无上的美味。
“这强盛,真是厚道!干活还管这么好的饭!”
“是啊,比过年吃得都好!”
“咱们可得把房子盖得结结实实的,不能对不起人家这片心!”
欢声笑语,叮叮当当的施工声,以及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和水泥的味道,共同构成了这个小山村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每一块砖的垒砌,每一铲混凝土的浇筑,都承载着村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强盛集团发自内心的感激。
李成柱和吴世勋站在一起,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吴世勋推了推眼镜,轻声说:
“成柱,看见了吗?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建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