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
李老汉狠狠一跺脚:
“我不管你们公司要干啥!我就问你,你放着汉城好好的钱不赚,跑回这穷地方,搞这没影的事,你对得起谁?
你对得起你爹妈吗?你对得起你当年熬的那些夜,读的那些书吗?”
他越说越气,猛地抢过李成柱放在地上的行李,就要往外扔:
“滚!你给我滚回汉城去!我就当没生你这个没出息的儿子!”
母亲赶紧扑上去拉住:“他爹!你干啥!孩子刚回来……”
“回来丢人现眼!”李老汉怒吼。
李成柱看着失控的父亲和哭泣的母亲,鼻子一酸,强忍着的泪水差点掉下来。
他没想到,满怀使命感的回归,迎来的不是欢迎,而是最亲的人如此激烈的反对。
城乡之间巨大的认知鸿沟和期望落差,在这一刻显露无疑。
类似的场景,在韩国无数个村庄里,以不同的形式上演着。
在全罗北道的一个小镇边缘,强盛纺织厂那个年轻女工金明花,也遇到了麻烦。
她家条件稍好,是镇上的小杂货铺。
她穿着先锋队制服回家时,母亲先是惊喜,接着是疑惑。
“明花啊,你们厂不是效益很好吗?
怎么派你回来了?这身衣服……是干啥的?”
金明花兴奋地解释:
“哦妈,我们强盛集团现在做大事了!接了大项目,要帮农村建设……”
她话没说完,在里屋听到动静的父亲走了出来,脸色不悦。
“建设?建设什么?让你一个姑娘家,到处跑,去那些穷村子里?像什么样子!”
父亲传统而保守:
“你在纺织厂安安稳稳做工多好!跑回来搞这些,名声还要不要了?以后怎么说婆家?”
金明花争辩:“阿爸!这是公司任务,是光荣的!总统都支持的!”
“总统支持也不行!”
父亲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