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我和美军相关部门还有些关系可以动用。”
李振宇受到鼓舞,继续道:
“第二,建材与快速营建。
持续的轰炸和战斗意味着不断的破坏和重建。
不仅仅是军事设施,还包括一些必要的行政据点、简易医院、仓库等。
强盛建材可以生产成本低、易于快速搭建的预制构件。
如果我们能提供‘快速建设解决方案’,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临时政府,都可能感兴趣。
而且,这类项目往往不那么引人注目,竞争相对小。”
郑秀妍补充道,思路和李振宇紧密契合:
“而且,这类投资可以在战争期间就建立起关系和渠道。
一旦未来和平降临,百废待兴,我们就是最早、最了解当地情况的建设者。
到时候,整个国家的重建,公路、港口、城市……那才是真正的盛宴。
父亲当年把握住韩国战后重建和美军工程的机会,现代才得以崛起。
越南,或许就是下一个这样的地方。”
郑周永看着眼前这对年轻人,一唱一和,将一项看似冒险的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勾勒出未来的宏大蓝图,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后继有人”的欣慰感。
他难得地哈哈大笑起来:
“好!很好!看来我真是老了,未来的天下,是你们年轻人的了!”
他赞许地看着李振宇和郑秀妍:
“振宇敢想,秀妍心细。
你们俩互补,很好。越南这个方向,我看可行。
不过,切入点和方式要极其谨慎。
直接与北越或南方临时革命政府公开接触,目前政治敏感性太高,容易触动美国人和国内保守派的神经。”
“义父的意思是?”李振宇虚心地问。
“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公司,或者利用我们在东南亚已有的商业网络进行试探。”
郑周永老谋深算地指点着:
“例如,以民间商业公司的名义,接触越南南方临时革命政府下属的某些贸易部门,提供一些他们急需的‘民用物资’。
比如药品、医疗器械、通讯设备,甚至是一些基础的工程服务。
这里面操作空间很大。
另外,也可以关注一下周边国家,如老挝、柬埔寨,战火同样波及那里,机会同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