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朴卡卡

强盛……李振宇……最近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有点高。

先是搅动了汉城的商业格局,引得几家老牌会社不满,接着是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民众抗议。

现在,连姜仁浩这个冷面人都递上了专门报告……有点意思。

他确实是因为接连听到关于强盛的风波,才动了念头,下令派出直属的特别调查组。

对于寻常的商业纠纷或负面新闻,他根本不会投去一瞥。

但这个李振宇……白手起家,短短数年将强盛做到如此规模,能在民众的怒火中挺身而出化解危机,这已经超出了普通商人的范畴。

他朴正熙一生,看重效率,注重实干,尤其欣赏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才。

当然,前提是,这些人才必须能为他所用,服务于他设定的“祖国现代化”蓝图。

他翻开报告,阅读的速度很快,但眼神专注,几乎是一目十行,却又不会错过任何关键细节。

报告的前半部分,客观、冷静,甚至有些苛刻地罗列了调查组在初期发现的每一个疑点,以及他们对强盛账目、管理、工程质量近乎挑剔的核查过程。

姜仁浩的文风如其人,毫不留情。

朴正熙的指尖在“初期存疑”的部分轻轻划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账目清晰,经得起反复推敲?工程质量过硬,甚至超出国家标准?在如今投机成风的环境里,倒是个异数。

他继续往下看。

报告的中段,笔调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

调查组详细记录了在工地、运输公司的实地核查情况,引用了大量随机询问工人的原始记录,关于工作时间、伙食、工头态度、伤病处理……语气从纯粹的质疑,逐渐转向了客观描述。

当看到报告中引用的工人原话:

“一天干八、九个小时,中间能休息”、“伙食挺好,一周能吃两次肉”、“受伤了工头马上送医务所,会长还来看望,医药费全包”时。

朴正熙的眉梢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收买一两个工人容易,但让这么多基层工人口径一致……要么是管理渗透到了极致,要么……就是真的做到了。这个李振宇,很会收拢人心。”

报告重点描述了李振宇面对抗议民众时的表现:

不闪不避,坦然承受污物,先是就“过去对部分临时工管理疏忽”道歉,随即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为国家重点工程赶工的“不得已”,激发民众的爱国情绪。

继而一一回应尖锐质疑,数据详实,态度诚恳,最终扭转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