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鞠躬尽瘁

经常亲自出马,挨家拜访那些被强盛“忽略”或者对价格极其敏感的中小企业。

小老板:

“宋社长,久仰久仰。

你们四海的价格确实比强盛低一点,但你们刚起步,时效和服务能保证吗?

我这批货可耽误不起。”

宋在浩放下身段,语气近乎恳切:

“金社长,我宋在浩在物流行业干了二十多年,别的不敢说,信誉和这张老脸还是值的。

您的货,我亲自盯着调度,全程跟踪。

如果出现延误或破损,我照价三倍赔偿!

而且,如果您现在签年度合约,我可以在现有低价上再给您9折。

只求您给我们四海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凭借低价、个人信誉和近乎赌博的承诺,他艰难地撬来了一些订单。

虽然利润微薄,但至少让车队有货可拉,维持着基本的运转。

...

...

宋在浩在这几个月里,要不亲自盯着调度,要么就是去寻找订单。

每天就住在办公室,一有电话就立刻接起,每天大脑都时刻不停地运转。

有时一天都吃不了一顿饭。

撒钱+宋在浩的玩命努力,竟然真的产生了一些效果。

四海联盟这台拼凑起来的、零件吱呀作响的机器,在宋在浩这个老工程师呕心沥血的维护下,竟然开始以一种较低效率、但确实在运转的方式跑起来了!

调度虽然不智能,但凭借宋在浩的经验和强硬指令,避免了最致命的混乱。

车辆虽然故障多,但靠着不计成本的紧急维修和新车投入,勉强维持了运力。

客户虽然仍有抱怨,但超低的价格和宋在浩亲自出面道歉赔偿的态度,留住了一部分价格敏感型客户。

司机虽然待遇不如强盛完善,但看到社长亲自跟车、解决问题、薪资也确实涨了,怨气暂时被压了下去。

一个传统的、基于“人治”和价格战的物流联盟模式,被宋在浩在极限条件下重新搭建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几乎是一个小奇迹,体现了宋在浩非凡的行业经验、管理韧性和个人魅力,只不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李振宇的眼睛。

强盛的情报网络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四海的一举一动。

金哲民有些焦急地向李振宇汇报:

“会长,四海那边好像被宋在浩稳住阵脚了!虽然问题还很多,但确实在运转了。

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比如再降低一点管理费,或者也提高一下推荐奖?”

李振宇思考片刻后,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平静:

“哲民呀,稍安勿躁。

宋在浩社长是个值得尊敬的前辈,他在用他全部的经验和心血弥补四海先天的不足。

但是,你要看清本质。”

“他做的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背后的大集团必须持续不断地、巨额地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