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太守府。
马文才的书房同样灯火通明。
他并未安寝,而是站在巨大的窗前,负手而立,遥望着上虞的方向。
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王蓝田被打断腿躲在县衙,王家的反应,五皇子异常的平静……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与监控之中。
他在等,等一个最佳的出手时机,也在等……王述和王敦的反应。
然而,无论思绪如何被阴谋占据,在夜深人静之时。
总有一个身影会清晰地浮现。
那是身着大红嫁衣,在圣旨降临那一刻,毅然掀开盖头,露出那张混合着震惊、愤怒与不屈的容颜。
他仿佛能透过这沉沉的夜色,跨越千山万水,看到那个此刻或许同样未眠的女子。
“英台……”他无声地念着这个名字,如同在寒夜中汲取唯一的暖意。
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指节泛白。
他还需要更快,更狠,更算无遗策。
必须尽快将这盘死棋走活,必须让她早日脱离那悬在头顶的利剑。
他转身,走回书案前,重新铺开一张信笺,提笔蘸墨,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冷酷。
夜色还长,他还有许多事要做。
两地相思,一样愁肠。
…………………..
陶渊明虽隐居庐山,其文名却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他那篇并未指名道姓,却以“闻某地豪强仗势夺婚,有感”为题。
通篇以犀利笔锋、沉痛语气,鞭挞权贵倚仗权势、罔顾人伦、欺凌弱小的文章。
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通过士林友人的传抄、各地书院的诵读,迅速在江南乃至整个东晋士人阶层中激起了千层巨浪。
文章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将“太原某氏”的丑行剥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文中虽未明言王家,但结合此前上虞祝马两家婚礼被圣旨打断的传闻。
以及王家公子王蓝田的斑斑劣迹,天下人岂有不知之理?
一时间,清议汹汹,士林激愤。
酒楼茶肆,文人聚会,无不以此为谈资。
对太原王氏口诛笔伐,其声浪甚至波及了同为王氏一脉、执士族牛耳的琅琊王氏。
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堂堂太原王氏,竟行此等卑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