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秋途霜露重 寒门见真章

梁山伯的声音带着疲惫,更多的是一种近乡情怯的复杂。

他自己的青衫也磨损得厉害,沾满尘土,形容比在书院时清瘦憔悴了许多。

盘缠早已用尽,最后几日全靠典当随身小物件和银心的一点私蓄勉强支撑。

想到即将到家,心中既有期盼,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忐忑。

祝英台点了点头,勉强抬眼望去。

远处村落渐显,并非想象中茅屋陋巷,而是青瓦白墙,错落有致。

透着一股江南水乡的宁静,虽无祝府的雕梁画栋,却也干净齐整。

这让她稍感意外,心中那沉甸甸的石头仿佛轻了一分。

在一处岔路口的茶摊歇脚时,他们听到几个本地乡人在闲聊。

“瞧,那就是梁家坳,梁家嫂子真是不容易,守着那么点祖产,硬是把儿子供出去读书……”

“是啊,听说山伯那孩子在尼山书院呢,真是争气。就是家里底子薄,他娘前阵子大病一场,怕是又添了亏空……”

这些话,像细针一样刺在梁山伯心头。

他脸色微变,下意识地看向祝英台,见她只是静静望着远处的村落,看不清神情,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上虞祝府,气氛比秋日的天空更加阴沉。

祝公远听着暗哨传回的最新消息——

已确认梁山伯带着英台返回其会稽山阴老家,并且沿途经济窘迫,脸色铁青,半晌无言。

高氏拿着丝帕不住拭泪,既心疼女儿要吃苦,又忧心她到了那等清贫之家,该如何自处。

“父亲!不能再等了!”

祝英齐霍然起身,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怒火与焦灼。

“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英台踏入那寒门?”

“那梁家虽非赤贫,但与我家何止云泥?英台如何适应?我现在就带人去把她接回来!”

“糊涂!”祝公远厉声喝止,尽管他心中同样焦虑万分。

“此刻贸然上门,是嫌知道的人还不够多吗?”

“文才贤侄再三嘱咐,要顾全两家颜面,暗中行事!”

“况且……况且英台她自己选的这条路,不让她亲身体会其中差距,她怎知天高地厚?”

他嘴上强硬,袖中的手却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