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无声序幕·风暴前夜一

------

时间倒回至数小时前。

法租界工部局礼堂,一间布置得既庄重又不失奢华的新闻发布厅内。

天花板上枝形水晶吊灯散发着柔和却缺乏温度的光,

照在深红色的地毯和擦拭得一尘不染的长条桌椅上。

台下,中外记者们早已等候多时,相机镜头如同猎枪的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主席台。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焦躁与不确定性的特殊气味。

韩笑作为案件主办探长,坐在主席台侧后方一个不显眼的位置。

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

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平静地注视着台下,

又仿佛穿透了人群,看向了某个遥远的、不为人知的地方。

小主,

他的身边和身后,坐着工部局董事、巡捕房总探长、

以及外交部的一位特派员,人人面色凝重,如临大敌。

发布会由总探长主持。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面前一簇麦克风,

开始宣读一份事先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声明。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出,显得异常平稳,甚至有些过于刻板: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经法租界巡捕房周密、细致的调查,

现已初步查明,拉脱维亚共和国商务参赞奥古斯特斯·贝尔津什先生不幸遇刺一案,

系由一受国际恐怖组织资助、训练有素的职业杀手所为。

其作案动机,旨在破坏上海之繁荣稳定,蓄意制造国际纠纷,挑拨离间……

案犯利用嘉尔登酒店舞会期间的人员流动与安保临时性松懈,

通过二楼音乐廊通风管道系统潜入,伺机使用高性能狙击步枪实施远程射击,

并在预先安插的内部人员接应下,利用现场混乱迅速逃离……

目前,主要内部接应人员已被我巡捕房成功控制,

对在逃枪手的全力追缉工作仍在进行中,不日必将缉拿归案……

此次事件,系个别极端分子与国际恐怖势力勾结之卑劣行径,纯属孤立案件……

法租界当局有信心、有能力维护界内安全与秩序……”

声明很长,措辞华丽而空洞。

“国际恐怖组织”这个模糊而万能的标签,被反复强调;

“破坏稳定”成了最方便的动机解释;至于凶手的具体背景、所属机构、

以及那真正触动杀机的“孔雀石”项目、神秘的“K.”先生,

以及所有指向“青瓷会”的蛛丝马迹,都被巧妙地回避、淡化、乃至彻底隐藏了。

台下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记者们显然并不完全买账,提问环节,各种尖锐的问题如同子弹般射来:

“总探长先生,您能否透露所谓‘国际恐怖组织’的具体名称或背景?是否有证据指向某些已知的情报机构?”

“凶手使用的具体枪械型号是什么?为何能如此精准地命中目标?”

“内部接应者的身份和动机是什么?是否与拉脱维亚代表团或参赞本人有私人恩怨?”

“有传言称此案与某项秘密的商业合作项目有关,请问巡捕房是否就此进行过调查?”

面对这些问题,台上的官员们打起太极,或用“案件仍在侦办中,细节不便透露”,或用“相关猜测毫无根据”,一一挡回。

韩笑始终沉默地坐着,他的手指在桌下无意识地捻动着,指尖冰凉。

他看着这场精心编排的表演,看着真相如何在权力的博弈和利益的权衡下,

被一点点修饰、裁剪、最终包装成一个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的“官方故事”。

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混合着一种近乎生理性的厌恶,从他心底升起。

他知道,这已是目前形势下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一个勉强维持住各方体面、避免国际冲突升级的脆弱平衡。但,这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