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它竟可能记录下了一场谋杀的关键瞬间?
这卷胶片,如同在黑暗的深海中 偶然打捞起的一只可能藏有秘密的漂流瓶,成为了打破当前调查僵局的唯一希望。
发现这段胶片的过程本身,就带有一丝侥幸的色彩。
枪击案发生后,巡捕房按照惯例,对现场所有可能记录下影像的设备和个人进行了排查。
大多数记者拍摄的都是静态照片。唯有这位安德烈先生,
当时正在试用报社新购置的、附带简易电影拍摄功能的“徕卡”摄影机,
试图捕捉一些动态画面以丰富报道形式。案发时,他恰好将镜头对准了主席台方向,
记录下了从公使卡尔尼斯开始讲话到枪响后短暂混乱的整个过程。
由于事发突然,安德烈本人也惊慌失措,并未立刻意识到自己胶片的价值。
直到巡捕房广泛征集线索时,他才恍然想起,主动将胶片上交。
这卷胶片,立刻被列为最高优先级证物,送至技术鉴定科。
经过小心翼翼的冲洗和备份,此刻,它正承载着揭开谜底的巨大期望,在分析仪的镜头下,一帧一帧地缓缓流淌。
屏幕上,黑白影像的颗粒感略显粗糙,但画面内容清晰可辨:
衣香鬓影的宾客,灯光璀璨的大厅,公使先生在台上讲话的身影……
一切仿佛昨日重现,只是蒙上了一层历史的尘埃和无声的沉重。
林一 操控着放映机,以正常速度播放了整段胶片。
画面中,可以看到公使讲话时台下听众的各种反应:
有人专注倾听,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举杯示意,侍应生穿梭其间……
当播放到枪响瞬间时,画面猛地剧烈晃动、倾斜!显然是摄影师受惊所致。
紧接着,画面变得混乱不堪,人影晃动,最终陷入黑暗。
单从正常播放来看,除了记录下案发时间和现场混乱的起始,
似乎并没有捕捉到任何直接指向枪手的清晰画面。
凶手的狡猾和隐蔽,再次得到了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