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玫瑰含毒:韩探长闯入浮华场二

韩笑亲自带队,开始了最艰难的一环——直接问询这些非富即贵的“证人”。

过程极其不顺利。

? 贵妇们的敷衍: 面对询问,她们大多眼神闪烁,语焉不详,

或用夸张的惊恐和“不知道呀”、“没注意呀”来搪塞。

她们更关心自己的妆容和何时能离开,对唐晚晴的死的恐惧远不如对自身 inconvenience(不便)的抱怨。

一位夫人甚至对韩笑抱怨:“…探长先生,您的手下…身上的烟味…熏到我的香奈儿五号了…”

? 绅士们的傲慢: 他们则试图用身份、律师、外交辞令甚至略带威胁的语气来施加压力,

回答问题避重就轻,强调与死者的“泛泛之交”,对关键时间点的记忆突然变得“模糊”。

一位银行家甚至暗示韩笑:“…年轻人,做事要懂得分寸…唐家的朋友很多…”

? 管家的滴水不漏: 那些跟随主人前来、穿着笔挺制服的私人管家或助理,

则更是训练有素,回答得彬彬有礼却毫无实质内容,

如同复读机一般重复着“不清楚”、“少爷/小姐当时正在与人交谈”、

“我需要请示我的主人”。他们是最难撬开的硬壳。

韩笑强压着心头的火气和不耐烦。

他习惯了码头帮派分子的蛮横和棚户区居民的畏缩,

却第一次面对这种用礼貌、身份和虚伪编织而成的、软硬不进的铜墙铁壁。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用粗重的铁锤砸一团华丽的棉花,无处着力。

但他有他的办法。他的直觉和观察力是在无数次街头巷战和罪案调查中磨练出来的。

他不再纠缠于细节,而是紧紧抓住几个核心问题,反复追问,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

“唐小姐跳舞时,有什么异常?脸色?步伐?”

“她离场前,最后和谁说过话?说了什么?”

“你注意到她身上有什么特别的气味吗?和平时一样吗?”

“她补妆用的…是什么?粉盒?还是别的什么?”

大多数询问依旧石沉大海。直到…

关键线索的浮现

1. 女侍应的回忆:

一位负责休息室区域、名叫小梅的年轻女侍应,

在韩笑看似随意却极具压迫感的单独问询下(韩笑让她坐在舞池边偏僻的角落,

自己高大的身影形成无形的压力),显得格外紧张,手指绞着衣角。

“…唐…唐小姐…她…进去前…好像…是有点不舒服…脸色有点白…” 小梅小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