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这个文质彬彬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可怕的细节。
韩笑的目光锐利如剑:“…你的意思是…?”
“同一个人…” 林一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与确定,
“…或者…一个…极其熟悉当年一切细节、
甚至能完美复制其所有特征…包括这种极其私人的气味偏好…的模仿犯!”
没有任何犹豫!韩笑和林一立刻返回地面办公室。
林一以最快速度,将上海案的所有关键细节:
1. 高精度伤口照片(四芒星形胸创、肋骨断口显微照片)。
2. 绳结特写与绘制图(“凯尔特三重束缚结”)。
3. “萨麦尔之印”血迹符号照片(经鲁米诺增强)。
4. 现场环境照片(尸体跪姿、摆放角度、背景)。
5. 保罗神父指甲内粘土与通道内粘土的比对分析报告。
6. 老黑鱼关于“特殊客人”及其“香味”的口供记录(翻译成英文)。
——所有这些,通过法租界巡捕房的官方渠道,使用最高加密等级的越洋电报,
紧急发送至英国伦敦苏格兰场(New Scotland Yard),
直接标注请求“白教堂圣职者撕裂案(1924)专案组遗存档案负责人”亲启比对!
并附上林一以个人名义写的、详细说明情况紧急性和高度相似性的信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是近乎煎熬的等待。
韩笑坐立不安,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林一则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反复比对现有的所有物证,
试图找到更多支撑或否定自己推测的细节。
终于,在第二天的深夜,巡捕房通讯室收到了来自伦敦的、同样加密等级的回电!
报务员几乎是冲进了韩笑的办公室,韩笑和林一立刻扑到电文前。
电文很长,使用大量专业术语和案件编号。
发报人落款是苏格兰场档案管理处主任,助理警察总监(DAC)阿利斯泰尔·麦格雷戈爵士(Sir Alistair McGregor)。
电文开头是一连串的官方致意和流程确认,但核心内容,让韩笑和林一的心跳几乎停止:
“…经我方资深法医专家、痕迹比对专家及当年卷宗保管员共同组成的复核小组,
对贵方所提供的全部影像资料及文字描述进行最详尽的技术比对与评估…”
“…结论如下:”
“1. 伤口形态: 贵方提供的胸部创口照片,
其切割角度、深度、平滑度、以及胸骨与肋骨的特定处理方式,
与我方档案中保存的1924年‘白教堂案’三名受害者尸检照片,呈现高度一致性与不可重复的独特性。
尤其是第四肋骨与胸骨连接处的特定切割手法,经显微照片比对,相似度超过99%。
基本可判定为同一把特制刀具、或同一系列、同一模具生产的极其相似的刀具所为。”
“2. 捆绑绳结: 贵方提供的绳结照片及绘图,其编织顺序、收紧方式、最终形态,
与我方档案中记录的‘凯尔特三重束缚结’(我方内部代号:‘格拉斯哥绞索’Glasgow Noose)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