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蛛丝寻隙 · 窗痕泄密二

显微镜的视野如同通往微观世界的门扉,洞开——

视野中心呈现:

? 基材状态: 坚实的柚木基材纹理清晰,但已被深棕色的桐油漆层覆盖多遍,

漆层厚度约0.5mm,漆面极其光滑坚硬。

? 异常点: 在漆层表面,就在滑槽内侧底部的棱角线上,

出现了两道极其细微的、几近平行的、长度不足0.3mm的浅白色线状划痕,划痕极其短促,但形态清晰!

? 划痕深部显微影像: 显微镜焦距缓缓对深,光线穿透漆层表面,

林一的目光锁定划痕底部,在显微镜物镜转换到高倍40倍后,划痕底部的真实形态暴露,

这些划痕并非表面油漆层被刮掉留下的痕迹,

而是基材柚木纤维被某种尖锐、薄片状硬物强力刺入、挤压形成的纤维断裂形态,

划痕边缘有微量的、因挤压形成的木纤维反翘和撕裂毛刺,

其深度虽然极小(仅为数个纤维层),但在如此坚硬的柚木基底上留下这种形变,所需的瞬间压力巨大!

? 关键形态特征: 两道划痕的切入角度几乎垂直于窗框平面,

划痕末端形成极其细小的三角锥状撕裂点,

这是厚度小于0.1毫米的、带有尖锐棱角的薄片状硬物,

强行刺入坚硬木纤维时留下的唯一形态特征,

(类似超薄裁纸刀或极其精磨的薄钢片在极大压力下强行撬动微小缝隙的应力痕迹!)

? 附带物证: 在一条划痕末端撕裂毛刺附近,

极其微量的附着着一小点不足头发直径的、亮灰蓝色矿物粉末状结晶,(在20倍显微镜下显影)。

这些粉末颗粒带有细微的晶面反光,折射率极高!

林一的无声惊雷: 这绝不是正常窗扇开关摩擦或风吹震动能形成的,是人为!是强力!

是用超薄尖锐金属工具(类似精磨剃须刀片厚度规格)

在极小缝隙处强行垂直刺入撬压的结果,目的——拨动内侧插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