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釜底抽薪

有了魏藻德的表面配合和大名府初步理顺的数据基础,陈远开始将他构思已久的改革方案,一项项推向实践。

他首先推动的是“清丈田亩,核实丁口”。这是所有改革的基础,也是最容易引发地主乡绅激烈反抗的环节。历朝历代,多少改革皆败于此。

陈远深知其中厉害,他没有采取强硬的一刀切政策,而是采用了分步走、试点先行的策略。

他选择了之前数据相对老实、矛盾不那么尖锐的几个县作为试点。清丈队伍由他数据组的人员、部分较为清廉的府县衙役,以及王总旗派出的少量锦衣卫(负责威慑)联合组成。采用统一的丈量标准、规范的登记表格,并且将清丈结果张榜公示,允许百姓核对申诉,力求公开透明。

同时,他抛出了一个“减负激励”政策:凡是主动配合清丈、如实申报田亩和丁口的地区,该地区下一年的“耗羡”(附加税)比例将酌情降低,并且优先享受“大名府发展基金”的水利修缮、农具补贴等扶持政策。

这一手“大棒加胡萝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底层的抵触情绪。对于普通自耕农而言,若能减轻些杂派,清丈出被豪强隐匿的土地,对他们未必是坏事。

然而,利益的蛋糕被动,既得利益者绝不会坐以待毙。

这一日,陈远正在公署审核各地送来的清丈进度报告,赵顺匆匆进来,脸色凝重:“大人,出事了!清丰县(非主角之前任职的那个,乃大名府下辖)清丈队遭到围攻,几名书吏被打伤,丈量工具被毁!”

陈远眼神一凛:“怎么回事?详细说!”

“是当地豪绅刘家带的头!”赵顺愤然道,“刘家是清丰首富,据说在京城都有关系。他们声称清丈队毁了他家祖坟的风水,煽动宗族和佃户,暴力抗法!当地县令……似乎态度暧昧,没有全力弹压。”

“刘家……”陈远立刻在脑中调取了数据组整理的关于清丰县的信息,“拥有隐田超过千亩,与致仕的工部右侍郎刘文正同宗……果然跳出来了。”

这是预料之中的反扑,而且选择了他的“试点”区域,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意在杀鸡儆猴,打击改革势头。

“沈百户。”陈远看向一旁的沈炼。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