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校营与苏俄先锋团激战的同时
乌兰巴托援军部队在尘土飞扬的戈壁上快速行进,终于看到了东北军的防线。不是预想中的临时战壕,而是一道由铁丝网、反坦克壕和碉堡构成的、标准的欧式防御阵地。格里亚兹诺夫收到报告时,正在装甲指挥车里研究地图,他皱了皱眉,随即又舒展开来。
“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炮兵团立即展开!”格里亚兹诺夫对着无线电下达指令,语气带着惯有的傲慢“先用122毫米榴弹炮进行三十分钟饱和轰击,我倒要看看,这些东北军的土堡垒能撑多久!”
他的作战思路根深蒂固,重炮开路,坦克冲锋,步兵清扫。这是苏联陆军的制胜法宝,也是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教授多年的战法。在他看来,东北军就算有防御工事,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在苏俄洪军的钢铁洪流面前不堪一击。
然而,防线另一侧的莫德尔,正通过望远镜冷静地观察着苏军的动向。他穿着一身熨帖的东北军陆军将官制服,军靴擦得锃亮。
“将军,苏军开始架设炮兵阵地了。”副旅长马克汇报道
莫德尔微微点头,放下望远镜,声音低沉而清晰“命令喀秋莎炮兵团,按预定方案准备,等待我的命令。”
三十几分钟后,苏军的榴弹炮阵地基本布置就绪。数十门122毫米榴弹炮整齐地排列在戈壁滩上,炮兵们正忙碌地装填炮弹,准备发起第一轮轰击。格里亚兹诺夫站在指挥车旁,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准备!”苏军炮兵指挥官举起了信号旗。
就在这时,莫德尔对着通讯器冰冷地下达命令“喀秋莎,齐放!”
刹那间,东北军阵地后方传来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啸声。数百枚火箭弹如同流星般划破天空,拖着长长的尾焰,密集地扑向苏军的炮兵阵地。
这种尖锐的爆鸣声音,几乎让数里之外的人都可以清晰听到,仿佛漫天的火雨一般。
格里亚兹诺夫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惊恐地抬起头,看着那些从天而降的死神“那是什么?!”他失声尖叫。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火箭弹就已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