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柳青和阿强领命而去。
苏康便领着吉果,又在城里转了很久。
他听到灾民议论,之前官府强征过一笔“抗旱捐”,说是要打井修渠,可钱收了,井没见打,渠没见修,官府的人反倒不怎么露面了。偶尔有老人低声咒骂那些“天杀的老爷”,却不敢大声嚷嚷。
傍晚,苏康便带着吉果回到了县衙后院。
梁欢似乎听说了他今日在街上的举动,假惺惺地过来问候:“老爷体恤民情,亲自巡视,实乃我县百姓之福啊。只是这灾情……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爷还需保重身体。”
苏康看着他虚伪的嘴脸,心中厌恶至极,表面上却叹了口气:“梁县丞说的是啊。眼见百姓受苦,本官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惭愧,惭愧。”
他故意表现得有些沮丧和无力。
梁欢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劝慰道:“老爷初来乍到,不必过于忧心。这天灾人祸,非人力所能及。只要稳住局面,等待朝廷救援便是。”
稳住局面?等着灾民暴动,或者饿殍遍野吗?
苏康心中冷哼,嘴上却应和着:“也只能如此了。对了,本官一路劳顿,有些乏了,这几日的公务,还要多劳梁县丞费心。”
梁欢一听,更是心花怒放,连声道:“应该的,应该的!老爷放心休养,衙中琐事,下官定当打理妥当!”
看着梁欢屁颠屁颠离开的背影,苏康眼神冰冷:先让你得意几天吧。
三天后,王刚、柳青和阿强就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身后跟着上百辆满载粮食的大车,趁着夜色,悄悄运进了县衙后院一个废弃的仓库里。
“少爷,粮买回来了!按照您的吩咐,多是耐放的杂粮,但也弄到了一些米。邻县和京城的粮价也飞涨,一万两银票,就买了这些。”
王刚指着堆成山的粮食,语气带着心疼。
“足够了!”
苏康看着眼前堆积成山的粮食,心中稍安,“救人要紧。明天一早,就在县衙门口,搭设粥棚,施粥!粥要稠,筷子插进去不倒为标准!”
“是!”
王刚和柳青齐声应道。
上百辆运粮大车驶进大兴县城里,动静可不小,很快,梁欢、马义和牛武等人就得到了消息,都傻了眼,而李林甫得知此消息后,不由得眼前一亮,心动不已。
第二天,当“县太爷自掏腰包买粮施粥”的消息传开,并且看到县衙门口那冒着热气、粥香四溢的大锅和锅里实实在在的稠粥时,整个大兴县城都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