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往灶里添了块柴,火苗“噼啪”一声就窜了起来,映得她脸颊泛红,“少爷天天在外面跑,又是挖土又是看窑的,不得补补?”
她指着案板上的面团:“还有这个杂粮饼,我掺了点黄豆面,王婶您说会不会更耐饿?拾穗营的那些流民,干重活,吃这个顶用。”
王婶拍了拍她的手:“姑娘心细。昨儿我还让我家那口子去山里采了些榛子,磨成粉掺在糕点里,甜丝丝的,大人干活累,吃点甜的舒坦。”
柳青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
她想起前天苏康从大王屯回来的样子——裤脚沾着泥,袖口磨破了,手上还有道被石头划的口子,只用布条随便缠了缠。
当时她没敢多问,只默默把伤药放在了他的案头。
“得让他吃好点,才有力气做事。”
柳青小声嘀咕着,把柴火烧得更旺了些。灶膛里的火光映在她眼里,像落了两颗星星。
大王屯的土窑终于冒出了第一缕青烟时,苏康正在给工人示范如何搅拌水泥浆,忽听孙小乙在身后喊:“大人!您的表哥,魏家二公子来了。”
苏康手里的木锨“哐当”掉在地上,脸上的灰都没顾上擦,拔腿就爬上了马车,由王刚驾驭着,就往县衙跑。
魏国成站在府衙的石榴树下,穿着月白长衫,手里摇着折扇,见苏康从马车上跳下来后,笑着拱手:“贤弟,别来无恙?”
“二表哥!”
苏康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眼里的笑意藏不住,“我等你快一个月了!”
两人进了内堂,苏康刚要吩咐上茶,就被魏国成按住:“先别忙这些,我听说你弄了个什么水泥工坊?快带我去瞧瞧。”
苏康乐了,拉着他就往城外走,他带来的那三个人,则由柳青帮忙接待去了。
刚到大王屯,就见几十号工人正在垒窑,旁边堆着小山似的石灰石,几个壮丁正抡着石锤砸石头,叮当声震得人耳朵发颤。
“这就是你说的水泥?”
魏国成蹲下身,捻起一撮灰色粉末,凑近闻了闻,“烧石头能烧出这东西?”
“不止呢。”
苏康指着旁边刚浇筑好的石板,“您瞧这块,前天刚浇的,现在用锤子砸都砸不动,铺在路上,比青石板结实十倍!”
魏国成眼睛亮了:“若真是这样,城池里那些修路的工程,岂不是都能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只是开头。”
苏康领着他往临时搭的棚子走,“我打算用这水泥修官道,建仓库,还要……”
他压低声音,“搞酿酒、做肥皂,这些都能通过魏家的路子销出去。”
魏国成折扇一收,脸上的笑意深了:“看来贤弟是早有盘算。不过,我这次来,只带了三个人,家里只备了两百两银子,怕是不够?”
苏康并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