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粮食贱得吓人,威宁却贵得让人买不起!
想买?难!等拾穗营手里有了源源不断的山货皮草布匹去换,再回购粮食卖回威宁,这不就盘活了?
一来一回,两头吃利,而且还能平抑威宁的粮价,让人们吃得上好米好面!
但这还不算完!苏康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麻纸的几个标记上,墨迹几乎要戳破纸背:
“后山坳的黑石头,遇火能燃!那是煤!”
“野猪岭红褐色的土挖开,底下是乌沉沉、沉甸甸的铁砂!”
“断崖边上那种灰白色、细得像雪的沙子,是石英砂!”
“黑风沟口那细腻洁白的土,分明是上好的高岭土!”
“还有各处河滩地常见的黄泥黏土…”
“煤能烧!铁能炼!砂子能烧琉璃瓦!高岭土是烧瓷的命根!黏土烧砖瓦!这哪是穷山沟?这分明是座没开封的宝藏!”
苏康几乎要拍案叫绝,却又强行压下激动。
宝藏再好,也得有人去挖、去炼、去烧!
“铁!挖出来炼,小到锄头镰刀钉子,大到兵器农具,都是硬通货!”
“煤!挖出来烧,有了它,冬天不怕冻,火炉能烧旺!还能碾碎了加黄土和水摇……嗯,弄成蜂窝球球似的‘蜂巢煤’!省煤又耐烧!”
“砂子、高岭土、黏土凑在一起……”
苏康眼中闪烁着近乎疯狂的精光,“建窑!开炉!烧陶!烧瓷!烧琉璃瓦!哪个不值钱?还有石灰石煅烧后得到的粉,拌上黏土,就能做……做那种粘石头像粘馒头似的‘泥灰’,筑城修路,固若金汤!就叫它……‘水泥’!”
想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模样:冒着黑烟的大铁炉,日夜吞吐着铁矿;连绵的土窑,烧出器型精美的陶罐、白亮的瓷碗、明晃晃的琉璃瓦片;河岸边支起的“蜂窝煤工坊”;还有用那神奇的“水泥”铺出的平坦宽阔、风雨不惧的大路和堤坝……
“万丈高楼,也得平地起!”
苏康急忙收束起激动的心神。
第一步,得把人先聚拢、操练起来!
万丈豪情最终落在务实两字:先修路!挖沟渠!平整土地!建造大营地和工坊的基地!有了夯实的基脚,那些烧砖制陶炼铁的宏图才能稳稳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