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荆州弈

第三,在必要时,对关键人物,进行策反或……清除。

此刻,在“黄泉道”,一个布满镜阵的密室中。

“鬼车”的首领,正通过镜面反射的光影,观看“无相僧”伪装成的文吏。

在将军府内记录的,桓冲与诸将议事的零星片段。

虽然无法得知全貌,但桓冲的犹豫与众将的分歧,已然可见。

慕容燕国方面,“玄鸮军”的阴影。

慕容泓虽主力在江东,配合其兄作战。

但他麾下,擅长渗透与破坏的“玄鸮军”,早已潜入荆州。

他们不像“鬼车”那样,依赖地下网络。

而是更善于,利用江湖身份、商旅掩护,甚至直接伪装成流民、土匪。

一名“玄鸮军”的哨探,正以药材商人的身份。

与江陵城内,某位对桓冲政策不满、且与江北有私下贸易往来的,豪强接触。

许诺若其能煽动,城内混乱,或提供军事情报。

待大燕拿下荆州,必保其家族富贵,甚至授予官职。

同时,另一支“影羽卫”,已奉命潜伏至江陵水寨附近,侦察布防,寻找薄弱环节。

慕容友给他们的指令是,威逼利诱,迫使桓冲屈服。

若不能,则制造事端,为武力夺取江陵,制造借口。

他派出的使者,也带着慕容俊,或者说慕容恪的“诚意”与威胁,即将抵达江陵。

东晋行朝方面,忠义与阴谋交织。

谢安自然不会放弃,荆州这块重要的法统阵地,以及兵力来源。

他派出的密使,不仅是来传达诏令,更携带着大量的金银,以及空白的告身。

暗中联络荆州军中,对晋室尚存忠心的将领。

如原北府兵系统的部分军官,以及一些心念故主的文臣。

他们的活动更为隐蔽,多在深夜密会,以“忠君报国”、“光复社稷”为号召。

试图在荆州军中,形成一股强大的主战派力量,推动桓冲东进与慕容恪“合作”。

甚至不惜在内部施加压力,乃至谋划……必要时取代犹豫不决的桓冲。

三方谍影,在江陵城的街巷、府衙、军营、市井之间交错穿梭。

谣言在暗中滋生,贿赂在秘密进行,联盟在悄然缔结,杀机在无声弥漫。

一封封加密的密信,通过信鸽、快船、乃至伪装成乞丐的信使。

穿梭于大江两岸,连接着江陵与建康、邺城、会稽。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凶险程度,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场。

它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智慧,是情报网络的效率,更是对人心的把握。

第三幕:襄阳觞

江北襄阳城,这里曾是东晋抵御北方的重镇。

如今已插上了,慕容燕国的旗帜。范阳王慕容友的行辕,便设在此处。

与江陵桓冲的焦虑不同,慕容友显得沉稳而自信。

他同样站在城头,望着南方,身形魁梧,面容刚毅。

虽已年近四旬,但那股百战名将的威严气度,却愈发深沉。

他身披常见的,鲜卑贵族服饰,并未着重甲。

但腰间那柄,伴随他征战多年的战刀,却透露出凛冽的杀气。

“王爷,”一名副将禀报,“我军南下当阳的骑兵,已做好姿态。”

“江陵方面,反应强烈,守军明显加强戒备。”

“另外,我们派往江陵的使者,预计明日便可抵达。”

慕容友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桓冲,守成之犬耳,有其兄之志,无其兄之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困守孤城,四面楚歌,其内心必然惶恐。”

另一名谋士模样的汉人官员,低声道。

“王爷,根据‘玄鸮军’的情报,桓冲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有主战者,有主降者,亦有欲保境安民者。”

“我们是否可加大压力,同时暗中联络其军中不满者,或许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慕容友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是上策,但对桓冲,仅靠威逼利诱,恐难奏效。”

“他顾忌名声,顾忌军中,忠于晋室的势力。”

“我们需要,给他一个……不得不选择的理由。”

他顿了顿,下达命令:“第一,令南下骑兵,不必真的攻打江陵。”

“但在当阳、编县一带,做出大规模集结、打造攻城器械的态势。”

“哨探要逼近江陵城下,施加最大的军事压力。”

“第二,使者抵达后,态度一定要强硬。”

“告诉桓冲,我大燕皇帝陛下,念及江东战事正酣,不愿荆州再起刀兵,”

“只要他肯上表称臣,献出江陵,我大燕,可保其家族富贵。”

“仍令其镇守荆州,甚至可助他‘光复’江东,剿灭冉闵。”

“第三,”慕容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把我们掌握的,关于冉闵使者,已至江陵。”

“以及前秦王猛吞蜀后,有意东进荆州的消息,‘不经意’地透露给桓冲。”

“让他知道,他拖不起,也等不起!”

这是阳谋。慕容友很清楚,将这三方面的压力,同时摆在桓冲面前。

军事威胁、政治诱降、以及来自冉魏,以及前秦的潜在危机。

桓冲要么选择,投靠实力最强、且近在咫尺的大燕,要么就可能被冉魏吞并。

或者被前秦觊觎,甚至被内部,想要投靠东晋行朝的势力推翻。

“此外,”慕容友补充道,“让我们在江东的人,给慕容泓带个信。”

“请他在适当的时候,在冉闵背后,再加一把火。”

“让冉闵无力西顾,无法对荆州,施加实质性的影响。”

副将与谋士领命而去,慕容友独自留在城头,江风吹动他的衣袂。

“荆州,天下之腹心。得荆州,则可西扼巴蜀,东控江东,南压湘沅。”

他低声自语,“兄长在江东,正在与冉闵苦战。

“我若能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则大局定矣,桓冲……希望你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他的目光越过汉水,仿佛已看到了,江陵城头变换旗帜的那一刻。

慕容友的棋步,沉稳而有力,直指桓冲最脆弱的神经。

第四幕:江陵策

江陵,将军府议事堂,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桓冲端坐主位,麾下文武,分列两旁。

建康冉魏的使者、慕容燕国的使者、以及会稽行朝的密使。

如同三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冉魏使者率先发难,他代表“南王”冉闵,语气倨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