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密使行

他从行囊中,取出一些货物,实际上是早已准备好的布匹和药材。

让三人背负,自己则扮作行商首领,大步向谷口走去。

“站住!什么人?”谷口的燕军士兵,厉声喝问。

同时两侧山坡上,出现弓箭手,箭镞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墨离立刻换上,谄媚的笑容,点头哈腰地走上前。

“军爷辛苦了!小的是从邺城来的布商,准备去太原做点小生意。”

他说话间,带着浓重的河北口音。

士兵警惕地打量着他和后面的三人:“布商?现在这兵荒马乱的,做什么生意?”

墨离道:“军爷有所不知,越是乱世,这布匹药材越是紧缺,价格翻了几番呢!”

“冒险跑一趟,够吃半年的。”他边说边悄悄塞给,士兵一小块银子。

士兵掂了掂银子,脸色稍缓,但仍怀疑地看向后面的三人。

“他们是什么人?怎么不说话?”

“唉,都是苦命人!”墨离压低声音,“两个哑巴,一个聋子。”

“都是小的从战场上,捡回来的残兵,可怜人啊!好歹能给口饭吃。”

士兵走近三人,仔细打量。鬼车成员们配合地低下头,做出卑微害怕的样子。

突然,士兵猛地伸手,撕开其中一人的衣领。

那人肩头上,露出一处明显的烙印,那是慕容部对逃奴的标记。

墨离心中一惊,但面上依然镇定。

士兵却笑起来:“果然是逃奴!算你运气好,最近大燕国正需要劳力修筑工事。”

他挥手示意,“把他们带走!”几个士兵上前就要抓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这时,被撕开衣领的鬼车成员,突然动了。

只见寒光一闪,离她最近的士兵,喉头已多了一道血线,无声地倒下。

几乎同时,另外两人,也行动起来。

手中不知何时已多了匕首,精准而迅速地,解决掉旁边的士兵。

墨离叹口气,袖中滑出一把短剑,直刺那领头士兵的心口。

变故发生得太快,两侧山坡上的弓箭手还没反应过来,谷口的士兵已倒地身亡。

“快走!”墨离低喝一声,四人迅速向山谷另一端奔去。

山坡上的弓箭手,终于反应过来,箭矢如雨点般射下,但因距离较远,大多落空。

眼看就要冲出山谷,突然前方出现一队骑兵,约十余人。

显然是听到动静,赶来查看的,前后夹击!

墨离当机立断,指向左侧山坡:“上去!”

四人改变方向,向左侧陡峭的山坡攀爬。骑兵在坡下勒马,纷纷下马追击。

一场山地追逐战展开,鬼车成员边退边用弩箭还击,精准的点射让追兵不断减员。

但追兵人数占优,且熟悉地形,逐渐形成包围之势。

最糟糕的是,这边的动静,显然已惊动更多燕军,远处已有号角声响起。

墨离心念电转,突然对一名鬼车成员,做出一连串手势。

那成员愣了一下,随即坚决摇头。

墨离目光严厉,再次重复手势,那是命令。成员眼中闪过悲壮,最终点头。

只见她突然改变方向,向另一侧山脊奔去,同时故意发出大声响动。

大部分追兵立刻被吸引过去,墨离则带领另外两人,趁机向反方向突围。

他们听到身后传来,短暂的打斗声,然后是一声凄厉的惨叫。

显然是那名成员故意发出,以进一步吸引追兵。

墨离面无表情,眼中却结了,一层寒冰。

剩下的路途相对顺利,偶尔遇到小股巡逻队。

也都凭借敏捷和地形优势,避开或迅速解决。

五天后,他们终于穿过太行山,进入相对平坦的地带,黄河已遥遥在望。

第四幕: 渡黄河

黄河岸边,寒风更加凛冽,浑浊的河水裹挟着冰块奔流而下。

渡口被慕容燕军严格控制,所有船只都被征用或监管,过往行人受到严格盘查。

墨离观察良久,发现根本无法,正常渡河。

“只能夜渡。”他对两名剩下的鬼车成员,打出手势。

他们沿河下行,找到一处相对隐蔽的河湾,那里水流稍缓,但依然冰冷刺骨。

夜幕降临后,三人悄无声息地,滑入水中。

冰冷刺骨的河水,立刻让他们几乎窒息,但都强忍着向前游去。

河水湍急,冰块不时撞击身体。

一名成员突然被一块较大的冰块击中,闷哼一声,沉入水中,再没浮起。

墨离和另一人无法施救,只能继续前进。

终于,他们爬上了对岸,浑身湿透,冻得几乎失去知觉。

勉强找到一处避风的土坳,生起小小的火堆,烘烤衣物。

黎明时分,墨离发现最后那名鬼车成员,情况有些不对。

她脸色发青,呼吸急促,显然是昨夜冰水浸泡后染了风寒,正在发高烧。

在这种环境下,没有药物,风寒足以致命。成员比划着手势,别管我,继续前进。

墨离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慕容昭给的药,喂她服下。

但他知道,这只能暂时缓解。

他们勉强前行了半日,成员的状况越来越差,最终瘫倒在地,无法继续前进。

她看着墨离,眼神坚定,做出一个割喉的手势,请求了断,以免落入敌手。

墨离摇头,将她背起,继续向西艰难前行。半日后,他们遇到一支商队。

墨离用首饰换了一辆破旧驴车和一些食物药物,将生病的成员安置在商队中。

给看起来可靠的商队首领一些银钱,嘱托他们好生照顾。

成员抓住他的衣袖,眼中含泪,比划着,同生共死。

墨离轻轻挣脱:“你的任务是活下来,回去向天王复命,我的任务是前往长安。”

他留下大部分银钱,只带少许干粮,独自继续西行。

越往西,慕容氏的控制越弱,前秦的势力逐渐增强。

沿途可见战争留下的痕迹,村庄荒废,田地荒芜,偶尔有难民队伍艰难西行。

十日后,墨离终于抵达,长安城外。

这座千年古都虽经战乱,却已在前秦治下,逐渐恢复生机。

城墙高大坚固,守军纪律严明,城门口人来人往,商贩云集。

墨离整理了一下衣衫,尽管旅途劳顿,衣衫褴褛,但他依然挺直脊背,目光平静。

来到城门前,守军拦住了他:“什么人?从哪来?”

墨离微微一笑,用清晰而平静的声音回答。

“故人使者,从河北来,带来武悼天王冉闵的口信。”

“求见大秦天王苻坚陛下、丞相王猛大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