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隐士居

见到王猛下来,所有人只是短暂停手行礼,随即又立刻投入工作。

一位面色苍白、眼神却异常锐利的年轻文士,快步迎上。

他是王猛的学生,兼冰井台实际负责人之一,名叫邓汉。

他手中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密报。“先生,”邓汉低声道,“长安有变。”

“苻生昨夜于宫中大宴,酒醉后,以‘助兴’为名…”

“竟当场…活剥了太师鱼遵的皮,制成了…一面人皮鼓。”

即使是以王猛的定力,闻言眼角也微微抽搐了一下,袖中的手悄然握紧。

鱼遵是氐族元老,对苻生暴行多有不满,如此惨死,朝野必然震动。

“还有,”邓汉继续道,“根据‘镜鉴’监听,得来的片段信息。”

“以及我们安插在,赵韶身边眼线的密报,苻生似乎…”

“对东海王近日频繁与宗室、将领往来,产生了极大的疑心。”

“宴会上,他多次用言语,试探、羞辱东海王。”

“甚至…赐了一杯‘御酒’,疑似有毒,幸被东海王,以巧计避开。”

王猛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地下空间冰冷干燥的空气。

苻生的疯狂已臻极致,对苻坚的杀意,几乎不再掩饰。

时机,正在快速走向成熟,同时也走向极度危险。

“我们散播的流言,效果如何?”王猛问。

“已初步见效。”邓汉肯定道,“关于东海王‘勾结燕国’、‘欲行伊霍之事’的流言。”

“经过我们多渠道、似真似假的散布,已在部分朝臣和军中将领中传开。”

“苻生听闻后,疑心更重。但…也有一部分,原本中立的官员…”

“因此对苻生更加失望,暗中倾向于东海王。”

“还不够。”王猛摇头,“火候未到,需再加一把柴。”

“让长安的人,将鱼遵惨死的细节,尤其是苻生,如何嬉笑欣赏的过程…”

“详细散播出去,越详细越好,重点在军中传播,特别是鱼遵旧部之中。”

他要利用这桩惨案,彻底点燃氐族内部,尤其是军队中,对苻生的恐惧与仇恨。

“另外,”王猛走到一幅,巨大的关中地图前,手指点向几个关键位置。

“立刻查清这几处,卫戍军营的将领名单、兵力部署、粮草储备。”

“以及…他们与强太后、赵韶、董荣等苻生心腹的关系亲疏。”

“列出名单,可争取者,需暗中接触,死忠者…标记为清除目标。”

他的指令清晰而冷酷,开始具体规划,政变的军事细节。

“还有,”他补充道,“严密监控,慕容垂府邸。”

“苻生若要对东海王下手,可能会同时清算,这位‘不安分’的降将。”

“必要时…或可暗中助其脱困,此人将来或有大用。”

他的眼光极其长远,甚至考虑到了,未来与燕国对抗时,可能需要的棋子。

邓汉飞速记录着命令,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紧张的光芒。

他知道,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先生的运筹下,悄然酝酿。

王猛又处理了几件,来自江东和燕国的重要情报,并逐一做出指示。

他的思维,在不同战线间飞速切换,却丝毫不乱。

在这个幽深的地下世界里,他只是一个穿着葛袍的清瘦谋士。

他指尖划过地图的每一个动作,口中吐出的每一个指令。

都可能决定着,千里之外的生死,影响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第三幕:渭川议

午後,王猛换上一身短褐,如同寻常老农般,来到庄园附近的渭河河滩地。

这里有新开垦的田地,许多衣衫褴褛的流民,正在田间劳作,播种着冬麦。

一些工匠,则在河边搭建水车,修缮渠堰。这些人,并非普通的佃户。

他们大多是,王猛利用冰井台的网络,从关中各地,秘密接收安置的流民。

有的是逃避苻生暴政,和苛捐杂税的百姓。

有的是从各场战乱中,幸存下来的溃兵或工匠。

甚至还有少数因言获罪、被王猛暗中救下的士人子弟。

这里是王猛,为未来准备的另一重保障,人才与民心。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见到王猛,连忙跑过来行礼:“先生,您怎么来了?地里泥泞…”

“无妨。”王猛摆摆手,走到田埂上,抓起一把泥土。

仔细捻了捻,又看了看,秧苗的长势。

“土墒还行,但这排水,还需再疏通一下,今秋雨水多,莫要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又走向那些工匠,仔细观看,水车的结构。

甚至提出了,一两处改进意见,让那些工匠茅塞顿开,惊叹不已。

他不仅精通谋略,对农事、工巧也颇有研究。

“张匠头,”王猛对一个老工匠道,“我让你试制的‘犁铧’和‘耧车’,效果如何?”

老工匠激动地说:“回先生!好用!太好用了!”

“比旧式的省力得多,翻地也深!若是能大量打造,必定能多打粮食!”

王猛点点头:“很好,图纸你一定要,保管好。”

“挑选几个,可靠伶俐的学徒,加紧打造。将来…会有大用场。”

他这是在为未来的战后恢复,还有生产发展储备技术。

他又叫来,负责管理流民的管事,详细询问了,粮食的储备。

还有疾病防治、孩童识字等情况,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先生放心,”管事回道,“粮食虽不宽裕,但节省着吃,撑到明年问题不大。”

“病了的人,也都按您给的方子,抓药医治了。”

“几个老夫子,也在教娃娃们认字,就是…书本太缺。”

“书本会有的。”王猛目光深远,“总有一天…”

“这些孩子,不仅能读圣贤书,还能在一个太平世道里,安安稳稳地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