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议北伐

刘牢之第一个站出来,他声如洪钟,激动得满脸虬髯,都在抖动。

“丞相明见,末将愿为先锋,必率儿郎们踏平彭城。”

“将慕容臧那厮的脑袋,拧下来,给丞相当酒壶!”

他战斗欲望,极其强烈,对建功立业,渴望至极。

另一员猛将高衡,也附和道:“没错,弟兄们憋得太久了。”

“早就想和鲜卑胡虏,真刀真枪干一场了,打回老家去,光复中原!”

这些寒门出身的将领,渴望通过军功,改变命运。

对北伐的支持,最为热烈,是坚定的“鹰派”。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一位较为年长、性格沉稳的参军,面露忧色。

“丞相,诸位将军,北伐事关国运,是否过于仓促?”

“我军新卒,虽经训练,然实战经验,终究欠缺。”

“慕容臧虽非名将,但广固城坚,青兖胡骑,亦不可小觑。”

“一旦顿兵坚城之下,慕容恪缓过气来,派兵南下。”

“我军孤悬河北,恐有……恐有被围之危啊。”

他的话,代表了一部分,较为谨慎的将领的意见,是潜在的“鸽派”声音。

他们并非怯战,而是考虑,更多风险。

谢玄立刻反驳,语气坚定:“不然!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慕容燕国,立足未稳,河北人心浮动,我军乃收复故土,义之所向!”

“且我军目标,并非直捣河北,而是夺取青兖,据地而守,风险可控!”

刘牢之更是直接,瞪向那名参军:“呸!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没打就想着败?依我看,就是你们这些人顾虑太多!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只要冲得快,杀得狠,鲜卑人一样是,两肩膀扛一个脑袋,砍了就死!”

帐内争论顿起,鹰派主张,立即挥师北上。

鸽派则希望更加谨慎,甚至建议,再等待更好的时机。

谢安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并不急于表态,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让将领们,充分表达意见,同时也看清,不同人的心思和立场。

第三幕:安定音

待争论稍歇,所有目光,再次集中到谢安身上。

谢安缓缓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众将。

“牢之勇猛,高衡锐气,可嘉。参军之忧,亦非无的放矢,乃老成谋国之言。”

他先肯定了双方,缓和了气氛。随即他的声音,变得清晰而有力,一锤定音。

“然,战机稍纵即逝,不容犹豫。北伐青兖之策,既定不移!”

“然,亦不可骄狂冒进。故此战,需遵循三则。”

“一曰‘快’,兵贵神速,一击必中,绝不纠缠。”

“二曰‘狠’,攻坚破垒,不留余地,震慑敌胆。”

“三曰‘稳’,每得一地,即刻巩固,步步为营,勿贪勿冒。”

他具体部署: “以谢玄为北伐大都督,总督各军。”

“刘牢之为前军先锋,率精兵五千,三日内渡淮,直取彭城,打响北伐第一仗!”

“高衡为左军指挥,沿沂水北上,策应主力,扫荡琅琊郡胡兵。”

“中军由谢玄亲率,跟进策应,主攻廪丘、广固。”